[主人公小传]徐林,海军装备部沈阳局某军事代表室总代表,带领所属人员先后成功监造各类舰艇设备12000余台(套),多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本人被评为海军优秀指挥人才、装备建设先进个人等,两次荣立三等功。
检验把关不留任何瑕疵
那年寒冬,主管军代表黄海验收时发现一批高压空气瓶存在裂缝问题,当即让工厂返工。情况上报后,总代表徐林马上想到:同批次数百支产品此前已交付部队使用,为彻底消除隐患,必须全部进行复检。厂方则坚持:“已交付气瓶没有质量问题。”徐林明白其中的潜台词:复检工作会加重厂方经济负担,抽调技术人员也会影响工程进度。然而,装备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在他的坚持下,厂方派出专职检验人员,带着设备走南闯北,用50多天时间对应检气瓶进行复检。
质量是军代表工作的“魂”。徐林经常告诫年轻军代表:检验把关一定要不留任何瑕疵!
一次,阀门承制单位因焊接技术不过硬,造成某型阀门存在缺陷。徐林一次次深入现场调研,发现了问题所在。根据他的提议,厂方先后邀请有关专家解难,从而推动了工程的进行。
按说事情到此可以结束了,但徐林想得更远。他进一步要求承制单位开展详细的质量复查工作,培训焊接人员,并督促厂方引进国外先进的焊接设备,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始终站在科研创新一线
某型舰用空气压缩机的减震、降噪,是困扰部队的老大难问题。面对这“烫手的山芋”,徐林主动请缨,牵头成立了厂、所、室联合攻关小组。工作中,他根据相关资料的分析结果,精心调整方案,改进消声器,研制新型减震器。设计单位依此建议进行改进,达到预期效果。
“新装备的信息化含量越来越高,作为监造官,只有始终站在科研创新一线,才能更好地完成肩负的使命任务。”工作中,面对技术难关,徐林总是身先士卒,带着年轻人一起熬夜加班。
某型水泵机组的研制是某项工程的“重头戏”。研制过程中,不断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难题。为了弄清问题的症结,徐林带人先后组织了5次试验,累计运行长达600小时!
近年来,徐林和同事一起攻克某深潜救生艇收放装置等多项课题。
找准市场与战场的对接点
该代表室负责10多个承制单位的军品监造任务,任务重,时间紧。如何有效发挥军方的主导作用和承制单位的主体作用,保质、保量、保时地完成军品生产任务,成为新的课题。
站在“市场”与“战场”的交汇点上,徐林审时度势,主动作为。去年,沈阳3家企业合并组建成一个大型集团,其厂房要搬离市区。正值军品生产的关键阶段,部分加工车间的搬迁,势必造成军品交货延期。可是,调整如此大规模的搬迁行动谈何容易!徐林和当地政府、企业集团反复进行交涉,终于使该企业集团作出让步,保证了生产任务的完成。
“攻坚克难,除了苦干,还要巧干。”面对新问题,徐林带领同事创新思路,加强风险分析和预测,采取超前措施加以应对。
去年,沈阳一家工厂承担某喷水推进装置的生产任务。代表室对工厂的生产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感到该厂加工能力相对不足,可能会影响设备交付。为此,代表室督促厂方增购设备,以增强其加工能力。生产开始前,徐林与工厂一起对生产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采取应对措施。由于应对得力,这一艰巨任务得以按时间节点完成。(本报特约通讯员乔燕飞姜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