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
冠心病、高血压。
血液黏稠 招癌
原来.血液黏稠度增高确实与癌症,尤其是癌症的转移、复发有很大关系。我所04年7月份在对586名癌症患者血黏度的检测中,发现85%以上的人有数项指标异常。其中,最终死亡者的血黏度异常远远高于存活者,癌症转移者高于未转移者,晚期癌症患者高于中期者,更高于早期者。
近40年来.癌症血液高黏学说研究发现,癌细胞会分泌凝血因子.直接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癌细胞越多,分泌凝血因子越多,所以中晚期癌症患者的血液高黏状态远远重于早期患者。此外,包围血管内异物 (包括癌细胞)的纤维蛋白,以及癌细胞的抗体——免疫球蛋白等体积较大的蛋白质分子增多,也容易引起血液高黏。如果患者再从饮食中摄入大量脂肪,体积较大的脂肪颗粒将使血液变得更稠、更黏滞。
对血管内众多的癌细胞等异物,血小板与纤维蛋白会迅速聚集,将其包围起来,形成体积庞大的癌栓。癌栓在血流缓慢的血液高黏状态中,极易在原发病灶区以外的某一血管壁处停留,从而形成继发转移病灶。这是癌症经血液转移、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可以说明为什么癌症的转移灶在血液丰富的肝、肺、脑等处特别多见。
血瘀之证 血液高黏
中医认为,癌症等肿块为“有形之血”瘀结而成,故患者多呈血瘀证。这个血瘀证,又与血液高黏状态有什么关系呢?由于青紫舌是血瘀证的首要表现,因此研究血瘀证通常从青紫舌入手。笔者曾经统计16000多名癌症患者,发现有近60%的人属青紫舌。也就是说,两位癌症患者中,就有一人舌呈青紫色。这个概率是正常人的2.7倍。
除了舌色,舌下脉(即舌下的两条静脉)也是血瘀证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虽然历代医学文献对舌下脉的叙述极少,但近年来对癌症患者的舌象研究发现,舌下脉异常的临床价值绝不能低估。90%以上的癌症患者舌下脉有青紫、怒张、瘀斑等异常,不少患者无青紫舌,但有舌下脉异常。
研究进一步发现,出现青紫舌的癌症患者,其血黏度异常率达 92%以上;有舌下脉青紫的癌症患者,其血黏度异常率也达86%以上。可见,血液的高黏状态与青紫舌及舌下脉异常等血瘀证主证密切相关,是形成血瘀证的内在病理基础。
治癌大法 活血化瘀
明白了血瘀证、血液高黏与癌症的关系,我们不得不对祖先投以敬佩的目光,早在数千年前,他们就将活血化瘀作为治癌的基本大法之一。同时,这也更激励我们去深入探究活血化瘀中药的内涵,以及其与抗凝西药在防癌功效上的异同。
能缓解血液高黏状态的西药,临床常用的有肝素、苄丙酮香豆素等抗凝剂,尿激酶、链激酶等纤溶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约20种。研究发现,不少活血化瘀中药均有抗凝、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如毛冬青、昆布、丹参、鸡血藤、莪术、川芎、水蛭等,品种也不少。但是抗凝西药与活血化瘀中药相比,作用显得非常单一,且不少药物有各自的禁忌证,使用起来局限性较大。而活血化瘀中药呢?以川芎为例,它不仅改善血黏度.而且还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预防血栓形成、抗辐射等其他许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中药治疗讲究的是整体性,每一味中药所包含的众多成分可有众多的药理疗效。中药复方,是根据中医整体观、辨证观、系统观的理论,以近十味中药指导下组成的,作用更广,副作用更少,疗效更确切。以我所研制的“天福星”系列方剂为例,不仅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血液高黏状态,预防转移,而且还有调节免疫功能紊乱的作用,有疗效才能有应用,在实验中更显示出有抗细胞突变作用。
舌脉改善 可望长生
与以往中医治病疗效判断的主观性较强不同,现代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治疗癌症能以比较客观的方式反映疗效。除了血液黏稠度、免疫功能测定、影像学检查等项目,观察血瘀证的主证——青紫舌和舌下脉异常的变化,是一项非常直观、非常有特色的指标。
青紫舌、舌下脉异常不但能诊断血瘀证,而且能判断患者血液高黏状态的严重程度。同时,它们的改善与否也是判断活血化瘀治疗后,癌症患者血液高黏状态缓解与否的重要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癌症的预后。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癌症患者经手术或放疗后,如果出现舌质青紫、晦暗及瘀斑,或本来就有上述异常,以后更严重,那么这些患者多数会发生癌症转移、复发,五年、十年生存率均较低。反之,如果手术、放疗后接受积极的活血化瘀等中医整体治疗,青紫舌一年内能消失者,长期生存率要高得多。
愿更多的癌症患者能认识到中西医结合治癌的好处,在疾病的早期就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方法。这样,病未入膏盲,血瘀证将更容易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