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但在与周边国家的领土或海上纠纷上,它也是一个越来越凶猛好战的国家,
无法超越狭隘的考虑。北京早就把印度从尼赫鲁以为善意足以经营外交政策的梦中摇醒,北京如今帮助新德里发现中国外交是如何支撑自信的主张和野心的。尽管印度在应对中国时已经变得更随和宽容,但北京在领土问题上立场变硬。
中国拒绝给任何来自阿鲁纳查尔邦的官员发放签证,侵略性地巡逻仍然模糊的喜马拉雅边界,这些反映了它的自信。最近几天,慌乱的新德里取消了一百零七名精英公务员的中国访问之旅,并回应阿鲁纳查尔邦两名反对派议员关于中国军队一点点侵吞印度领土的指控。新德里设法否认这种主张,作出了不同寻常的揭露——中国维护的不止是一条控制线,它定期派出巡逻人员到向外主张的边界。
通过在阿鲁纳查尔邦的强势,中国在发出信号:与印度正在进行的谈判不能仅仅集中在边界划分上,尽管双方仍然称之为“边界谈判”。最近的事件凸显二十六年的谈判缺乏真正的进展。
印中之间有着世界上最长最崎岖的边界,印中是世界上唯一整条边界都存在纠纷的两个国家,没有共同的界限划分控制权。即使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中国就不断暗中攫取或征服喜马拉雅地区,它继续主张更多印度的领土。它占领原查谟和克什米尔的五分之一。
印度和中国是文明古国,但却是新的邻居。1951年,中国吞并了历史上的缓冲区西藏,把中国军队带到如今的印中边境。十一年后,中国入侵印度。如今,维护经济现代化和安全所依赖的和平外交环境与两国利益攸关。然而,中国公开主张印度的领土,1962年战争的伤口仍未愈合。只要中国不愿意接受现状,那1962年的记忆就一直保持鲜活。
中国不是一个现状国家,至少在领土上如此,这可以从它与其他周边国家的领土和海洋纠纷上找到证据。然而,它对印度的主张涉及的领土最为广大。仅仅是阿鲁纳查尔邦,其面积就是台湾的两倍多。自从印中成为邻居后,差不多一半的时间用于边界纠纷的解决。
中印关系尽管富于象征意义,但没有产生什么进展,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中国设法拖延谈判,让印度处于战略压力之下。它把谈判作为接触印度的外交工具,却没有达成协定。这种战术与中国摆出友好面孔同时集结进攻能力的大战略相契合。
第二,中国在2003年劝说印度,从澄清边界的实际任务转到发展全面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观念”和“框架”的抽象任务。这种转变是为了把北京从2001年的承诺中解放出来,根据承诺,北京与印度交换地图,先是西边,然后是东边,北京已经错过双方商定的最后期限,违反诺言。
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的轮廓闻名已久——即一个简单的交换,印度放弃它已经输给中国的领土,北京放弃对印度占据的地区的主权。但由于中国的霸权意图,它不愿意以现状为基础定下来。
第三,印度一再忍让,越来越处于守势,处于中国的巨大压力之下。印度没有在西藏的核心问题上采取微妙的立场,而是继续缩手缩脚地外交,甚至当北京采取敌对行为时也如此.新德里默许中国吞并西藏,这带来了困扰,因为中国对印度领土的主张是以这些领土跟西藏的历史或宗教联系为根据的。北京谋求领土扩张,推动一个不加掩饰的原则:我们的就是我们的,但你们的必须和我们分享。
印度再也不能回避强硬的外交选项了。一个野心勃勃和修正主义的中国在进攻,印度必须在绥靖主义和外交之间作出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