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鹰编队紧急起飞。王刚摄
今天是驻香港部队航空兵某团的飞行训练日。
石岗军营的停机坪上,10余位飞行人员和直升机整装待发。机场跑道一侧的指挥塔台上,指挥员、领航值班员、标图员以及通信、气象、机务等人员各就各位。
透过塔台巨大的环形玻璃窗举目四望,浓浓的云雾笼罩着远近错落的大帽山、莲花山、鸡公岭。昨夜一场大雨下到清晨,雨停了,天空却没有放晴。云雾飘过群山,也飘过今天的塔台指挥员崔佳彬的眼睛。
中午12时30分,香港天文台传来一份中文繁体字的“航空天气预报”:“100公里范围内,多云,有零散骤雨。能见度10公里,有骤雨时可低至3000米……”
这样的天气,能飞吗?“没问题。”崔佳彬肯定地说。
14时20分,直升机编队训练准时开始。随着螺旋桨由缓而急的旋转,巨大的轰鸣由远而近,战鹰按编队队形凌空列队,机身下的草坪上卷起绿色涡旋。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战鹰猛然加速,向远山轻盈飞去。
这支部队的前身是一个享有诸多荣誉的战斗集体,曾出色完成了抢险救灾、国际救援、航测航拍等特殊任务。进驻香港后,他们针对山多海阔、高楼林立的岛城特点,苦练履行防务和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本领,不断向更新的训练领域、更远的海域空疆发起冲锋,创造性地完成了空中巡逻、野外和城市楼顶平台机降、海上搜救等训练课目。飞行员全部达到全天候遂行飞行任务能力,全部能够熟练使用中、英两种语言与香港航空部门沟通。
悬挂在指挥室墙壁上的大屏幕,显示着香港上空的电子空情图,代表直升机的红色标识在移动、闪烁。在塔台值班的副政委王成玉告诉记者,这是能够精确记录航迹航情的卫星定位系统,为提高训练水平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大量数据。“你看,这是团长丛环宇飞的长机,这是参谋长刘煜云飞的僚机。”
据王成玉介绍,他们正以这一系统为基础平台,试验加装视频同步传输系统,用语音、视频和数据,把飞翔的战鹰与地面塔台、驻港部队指挥中心联成一体,战鹰飞过的天空和大地,在地面指挥员面前一目了然,战场将更加透明,指挥将更加高效。到那时,他们履行香港防务的能力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云雾缭绕的群山之上,云舒云卷的碧海蓝天,身披迷彩的战鹰飞过新界、九龙,飞过美丽的维多利亚海湾,飞过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飞翔在祖国的领空……
(本报香港6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