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月14日成功将“尼日利亚1号”卫星送上太空,官方传媒说这是“零的突破”,中国首次以“在轨交付”方式出售卫星予国际用户,亦标志着自1996年两次商业发射失败后,中国再次重返国际航太市场。
有趣的是,中国将于2007年下半年发射“中星9号”替代“鑫诺2号”,但因为该卫星将于2008奥运被征用,所以中国不敢掉以轻心,已决定弃用中国开发的卫星,改而采用法国制造的卫星。
据悉,“尼1”的发射中国其实是“半卖半送”,尼日利亚几乎是以石油换卫星,兼可获得卫星及火箭技术的转移。该份卫星合约总值4.5亿美元,中方除负责制造及发射“尼1”通讯卫星外,幷须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和中国喀什建造地面支援站,而且须为尼方培训相关技术人员。培训范围不仅包括卫星维护、地面支援站运作,还包括“火箭研制”等更深层、更专业的培训。
据尼日利亚英文《笨拙报》及中国《国际太空》报道,部分付款由尼日利亚原油折价支付,又中国进出口银行于2006年跟尼日利亚签署2亿美元信贷协定,用于支援尼日利亚购买卫星及相连服务。据称,保额达4000万美元以上的卫星保险,也是由中方承担。
国际商业航太市场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据美国航空航天局估计,到2010年,全球商业航太活动的收入将达到5000至6000亿美元。如今欧洲航天局异军突起,占据国际商业航太市场半壁江山,美国、俄国紧随其后。近年中国重整旗鼓,力图摆脱对美国技术和零部件的依赖,发展一条龙“在轨交付”服务,着力开拓第三世界市场,贫穷但对航太事业颇有野心的尼日利亚遂成为中国的首名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