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在妊娠期,可出现生理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等。
一、妊娠期贫血的原因:
1、妊娠期生理性贫血:
1)随孕周增加,血液容量增加,血液相对稀释;
2)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对铁的需要量增加,母亲铁营养相对不足,而致贫血。
这种贫血多在妊娠中后期出现,越到妊娠晚期越明显,于分娩后数周内即可恢复至正常。生理性贫血一般不会对孕妇和宝宝造成影响,无须特殊治疗。
2、缺铁性贫血:
1)妊娠期铁需要量增加;
2)铁摄入不足:如偏食,妊娠早期呕吐、食欲不振,慢性胃炎等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3、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 12容易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一般孕妇发生缺铁性贫血比较缓慢,且多在妊娠中期以后出现,而发生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则较急。
你在妊娠早期出现贫血,应进一步检查引起血压的原因,并针对病因积极治疗。
治疗:
1、缺铁性贫血,可服用铁剂药物治疗,如硫酸亚铁0.3克,每日3次口服,每次同时配合口服维生素C 0.1克,应饭后用白开水服药。一般服药2周后血红蛋白就开始上升,轻度贫血服药4-6周即可恢复正常。
速立菲为琥珀酸亚铁片,每片100mg,药理作用与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同硫酸亚铁片,用法: 初剂量:0.2,日3次,饭后服;维持剂量0.1~0.4/天。
2、如经检查为大细胞性贫血,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B12、叶酸等。
3、同时要注意食疗食补,孕妇可多吃一些含铁元素多的食物,如黑木耳、红枣、红豆含有较丰富的铁质,孕妇常食用,不仅起到防治缺铁性贫血,还有滋补强力的功效。
动物内脏中的铁含量往往高于动物的肉,如猪肝、羊肝、鸡肝等,不仅含铁量高,而且维生素的含量也很丰富。动物血液中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猪腰、瘦肉、鸡蛋、豆类、乳类、大枣、莲子、新鲜蔬菜等,对治疗贫血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