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他人:
(1)经血传播: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他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
(2)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
(3)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液透析患者常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
(4)性接触传播: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5)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黏膜而传播乙型肝炎.
乙肝传播途径:一是经血液和血制品等传播,乙肝病毒在血液中大量存在,极少量污染血液进入人体即可传染,输血、注射、手术、针刺、扒牙等均可传播,皮肤粘膜的微小损伤、性行为也可传播。唾液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病毒,医院内污染的器械亦可致医院内传播;二是通过母婴间传播,主要是通过垂直传播,即分娩使婴儿的微小伤口受母体的病毒感染所致。哺乳和密切接触亦可使病毒感染婴儿,有些婴儿可在母体子宫内就被感染。但是遇到这种情况也不必太紧张,只要注射乙肝疫苗就可起到预防作用,即使母亲带病毒,只要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内进行乙肝疫苗注射就可解决被传染的问题(不包括在母体子宫内已感染的新生儿)。这样回答你满意吗?
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