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性格孤僻,甚于人往来与交谈,一直低调地生活。可是近一年多来却时常陷入痛苦,最近更是对眼前的一切都显的兴趣寡然。遇到不顺时,心理会憋闷好几天,还总是昏昏欲睡。总是不断产生各种美好的臆想,以前有在小镇隐居的愿望,可现在我却对这个生活产生了厌倦,丧失了活着的希望和勇气。我试图离开这里,可我知道另一个女人也会因为我的离开而不能久活,我不想成为别人的杀手,但我却难以忍受。十八年来,我自认为没有做过什么坏事,一直虔诚地活着,可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你的情况类似抑郁症,建议你找一件以前一直很喜欢但已经很久未做的事情,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完成它,逐渐增加生活中有意义的活动。随着活动的增加,你会发现:你可做的能做的事情很多,你对生活的兴趣会逐渐恢复。
1、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这个目标要可行,也就是说,外在条件和自身条件都要具备。最初的计划要比较易于实现,需要的时间、精力比较少。如果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太多,在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情况下,你半途而废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你一想到某个目标就兴致勃勃地准备采取行动的话,你就不必往下看了,你不是这篇文章希望帮助的对象。)如果你住在内陆省份,就先别计划进游大海:如果你只在游泳池里游过泳,就不要计划横渡琼州海峡。这些目标对目前的你而言太远大了些。
现在,我们假定你的目标是"今年夏天学会游泳"。这个目标可行吗?可行的,因为我有好几个朋友都是一个夏天就学会了游泳,他们并不是运动天才;我知道离家不远有个游泳场,开设有游泳课程;我有参加游泳课程所需的这笔钱;这个夏天我有时间。
2、对你的目标精确定义。
只有目标明确,你才能判断是否达到了目标。否则,你总有办法对自己说:"我失败了。"为了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你需要成功的体验。因此,在实施这项行为治疗的过程中,你要确保你会有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你相信你才能力做到你想做到的事情。所以,请你精确定义你成功的标准。
"今年夏天学会游泳","今年夏天"是指什么时候?2004年6月一9月。哪种游泳方式?蛙泳。怎样才算是学会?能不借助于任何辅助工具游100米。好了,9月30日,你可以依据这些标准检验你的目标是否达到了。
3、将你的行动计划划分成足够小的步骤,确保你的计划一定可以完成。
为你的目标制定一个详细计划,计划的每一步要达到的目标都足够小,以确定你一定可以做到。比如,你第一步的目标可能是:确定游泳课的上课时间。你可能对这个目标嗤之以鼻,觉得太轻而易举了。但对于某些抑郁很重的人而言,能打起精神做这件事也很不容易了。记住,在确定每一个分目标时,要确保你一定可以完成。每完成一个目标,你就胜利了一次,每一次成功会令你的自信逐渐增长。如果你定的分目标太大,就难免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会打击你的信心,也许,几次失败之后,你就会对这个计划完全丧失兴趣和信心,半途而废,重又返回到以前什么事也不要做的状态之中去了。
4、用自己的行为定义是否成功。
换言之,目标中不要牵涉到他人的行为。如果你的目标是与人交往,注意不要制定这样的目标:下班后和小李一起喝咖啡。这个目标的不当之处在于: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小李是否接受你的邀请。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不能控制别人的行为。因此,你的这个目标违背了上一条原则,你并不能确定这个目标一定可以实现。依据确保成功的原则,你可以这样修改目标:下班后,邀请小李一起喝咖啡。只要你开口邀请过,那你就成功了。至于小李的反应,并不重要。邀请技巧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5、目标中不要有情感成分。
在这个计划中,重要的是做,而不是你在做的过程中的感受。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不能直接控制情绪。而在抑郁状态下,你很难从任何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感觉。情绪会受到行为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即刻起作用的,需要一定的时日。因此,如果你一定要感到愉快才算是成功,那么,你很可能会失败。不要制定这样的目标:"我要愉快地游两圈",只要"我要游两圈"就足够了。
好了,主要的原则讲完了,你可以开始制定和实施你的计划了。如果你在某一时刻失败了也不必焦急,头一次尝试时,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再回头看一看这五条原则,找出你的错误所在,加以改正。相信你一定会战胜抑郁,生活得多姿多彩。
其实这是您不去接纳自我的缘故,所以我将《怎样才能接纳自己》附在下面,相信它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接纳自己就是客观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完全地接受自己,适当地宽容自己——说白了就是自己喜欢自己,自己把自己当成是可以理解、尊重、扶持和鞭策的忠诚的朋友,自己与自己心平气、和平共处;接纳自己就是对自己不苛刻、不求全责备,不以小疵蔽大德,不以微瑕掩碧玉,不以自己之短比他人之长,不把过去的错误拿来横亘于此时此刻幸福、快乐和愉悦的追求与享有之前,不忽视自己的优点和成功,不夸大自己的缺点和失败——说白了,就是别跟自己过不去!
接纳自己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众所周知,人的个体的形成是由带着不同信息的数十亿个精子通过自由竞争与独特卵子组合的结果。这一特殊的组合及规定了人的个体的五官、身体、皮肤等不同于他人的独一无二的生理外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在这个世界之上找不出长得一模一样的两个人来”;也规定了人的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不同于他人的独一无二的心理特征以及发展趋势,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话来说“在这个世界之上找不出心理和行为表现一模一样的两个人来”。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从成为人的个体的那一刻之前就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挑战者和竞争者,从我们成为人的胚胎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具备了勇敢面对生活,向艰难困苦挑战,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潜能。同时,这一潜能时刻准备着与成功之路上的任何艰难困苦作斗争,并具有达不到目的誓不罢休的原在天性。只要生命不息,我们就要在实践中学习和调动这一潜力。任何时候只要我们遵循天道地理,我们就是强大的;只要我们的血还是热的,我们就会充满活力地去创造与发展!
第三个原因是——我们是人,“人”字的组成一撇一捺,撇长而捺短,这就意味着人之所以能成为人,作为个人来说是有长有短,长短互存互依互补;作为社会之人来说同样也是有长有短,长短互存互依互补,只有社会的个体接纳了自己与他人都有长有短,长短互存互依互补,真正做到了个体之间的求同存异,相互依赖和相互扶持,那么这个“人”才能挺立起来。如果按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三我”——本我,生理的我,即真实的我,真实的我是一个小孩子,他任性顽劣,需要体察和关怀,这是人的个体的本性,;自我,心理的我,即现实的我,现实的我是人的个体所能达到的实际境况;超我,社会的我,即理想的我,理想的我是人的个体希望达到的理想境界,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动态的形式相互结合着,人格就是在自我的冲击下,引起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和斗争,经过自我调节,使不平衡达到新的平衡,从而使人格得以向前发展。”——来理解的话,那么撇为本我,捺为超我,撇和捺相结合以上的部位就是自我。从这个理解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自我是本我和超我的调解者与润滑剂。这就要求我们看清自己,正确的估价自己那些可以做到,哪些不能做到,能做到的要努力,做不到的要放弃。呵呵,这说白了就是接纳自己=爱自己!
一个心理学者说:爱自己就是多对自己说赞美之辞、接纳自己的情绪、主动去做让自己舒服的事、拒绝去做使自己不舒服的事。包括对自己宽容,为自己感动,为自己流泪,给予自己同情和怜悯,给予自己温暖,允许自己犯错误,允许自己做傻事。用霍妮的话说:“你是你自己最大的暴君。”我们不少人总是强迫自己、命令自己,去完成那些“偏激的完美”,而不顾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情感,其实这是在残忍的剥自己的皮、剜自己的眼睛,挖自己的心脏,这是杀戮和戳害自己,而不是爱自己!!
爱自己,不是自私的表现,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上天的赐予,任何人包括自己,都无权加以伤害、剥夺、取代,我们所具有的只有锻炼自己的躯体使之健康,珍惜自己的生命使之青春永驻责任、权利和义务!所以爱自己是上天赋予我们的爱的前提和条件〉
爱自己的人,知道自己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会使自己免受伤害,同时也懂得自己无偿付出的爱会得到翻倍的回报,所以我说爱自己的人也是懂得尊重和热爱他人的人;爱自己的人,知道幸福、愉悦和快乐来自于自我内心的体验,他也知道自己什么事情能做到什么事情自己做不到,能做到的尽力而为,做不到的不苛刻强求,所以他明白“活人为自己,做事为自己也为大家”道理,所以在生活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中首先考虑自己的内心是否幸福、愉悦和快乐,同时也考虑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能否给大家也带来幸福、愉悦和快乐。
爱自己的人,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他会为了自己此时此刻以及将来的幸福、愉悦和快乐而活着。他不会为了表面上的“快乐”而放纵自己,也不会以各种自己无能为力方式来折磨自己。
爱自己的人,他会走进自己的内心认识、了解和发现自己,他会以诚实、坦白、客观的心态面对自己,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能做的是什么,他在做事情的时候为自己能为之事,量着自己的力量去做而不和别人比拼,所以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放手做自己想做且能做的事情。
爱自己的人,一定是爱他人且懂得博爱的人,他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修正和完善自己,让他人生活得更好,生活得更开心,并为之而自豪。他的爱心会在他人的需要、认可和肯定之中得到幸福、愉悦和快乐,所以爱自己,别让自己活得太悲观,别让生命太无奈,而是让自己生活快乐而饥渴着!(作者:杨永龙)
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像,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做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做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 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 的有效率的社会。
参考文献: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