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杭州7月5日电 近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水文三队成功在东海海域的长江古河道打出淡水井。在浙江舟山群岛泗礁岛北部20公里的海域,地质队员采用国内首创的小型钻井平台加大型驳船组合技术,打出了这口淡水井。经化验,该井的淡水达到了海上饮用水标准。专家介绍,此举开创了我国海底探水的先河。
据介绍,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浙江省地矿厅开始在岛屿附近海域寻找地下淡水。此次,地质队员勘探的“嵊泗二井”发现了5个承压含水层,其中4个含水层为淡水,总厚度约60米。最先发现淡水的是第四含水层,距离海底150米至215米。经过分析,水质很好,只是氯离子含量偏高,口感有点涩。随后发现的位于海底41米至57米的第二含水层淡水水质非常接近饮用水标准。经过处理,这些淡水将成为舟山居民生活用水的理想水源。目前科研人员正在进行资料分析,不久将提交我国首个海底淡水资源勘察技术报告。
点评
海底为何有淡水?因为在几十万年前,现在的一些海底可能是一片陆地,陆地上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为形成地下含水层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历经海陆变迁后,其中的水分有可能被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国际地质学界认为,在海洋底床中蕴藏着大量淡水资源,在海底海相与陆相交互地层中也有淡水层保存。
淡水资源紧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而海底淡水资源储量大、水质好、无污染,是难得的淡水资源。合理开发海底淡水资源,将有助于缓解近海岛屿和沿海城市淡水资源紧张的状况,具有很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科学研究价值。
嵊泗列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方向海域,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古地理环境、地层及水文地质特征,可以推断广泛分布于上海陆域的长江古河道可能延伸至嵊泗海域。
海底找水难度主要在于海洋上作业投资大、工艺复杂,在地质学上还是一个新领域。此次海底长江古河道找水成功,对其他一些古河道的海底勘探有借鉴作用,是国内地质科学技术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国际地质学界的重大事件。(采访人本报记者顾春 点评人“嵊泗二井”工程指挥部专家组组长、水文地质高级工程师张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