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突出症,按摩效果不错,大约需要一个月能好了。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临床病症。随着伏案工作的人员增多,其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颈、肩、背疼痛不适,可放射至上肢及手指,引起麻木、疼痛。也可引起头昏等症状。如果伴有脊髓压迫者,则可出现行走不稳、持物无力、甚至出现大小便障碍等症状,导致不全瘫痪。
目前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则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较多,包括颈椎牵引、理疗、按摩、针灸、药物等,约90%的患者经过上述综合治疗即可达到临床治愈。而临床上仅有10%左右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这些病人属椎间盘突出较严重,甚至髓核突入椎管形成游离状态,压迫脊髓。往往经过反复的正规的保守治疗而无效。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指征为:(1)症状较重,影响生活与工作并经正规的保守治疗无效者;(2)症状出现行走不稳、无力、持物困难或出现大小便障碍等脊髓压迫者;(3)检查发现病理反射阳性显示脊髓神经有压迫变性者。出现上述情况就应给尽早采用手术治疗,以解除神经压迫,避免脊髓神经的继续受损,争取最大程度的恢复。否则,患者不但继续忍受痛苦,而且还会痛失治疗时间、延误病情。
颈椎病
类 别:外科
概 述:
颈椎病(骨科),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称为颈椎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据统计占7.3%。本病多见于壮年或老年,男性多于女性。外伤与退变为本病的原因或诱发因素。一般颈椎4.5和颈椎5.6为好发部位。其症状与体征均来自:神经根受累;脊髓受压;椎动脉受压;交感神经受累。临床上分为五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治疗措施包括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两种。
症状表现:
1.神经根型:(1)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性痛和感觉障碍。疼痛沿上臂、前臂和手指放射,手指有麻木、过敏、异样感。手指精细动作困难,仰头、咳嗽、大小便使用腹压时症状加重;(2)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患肢前臂、手与手指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肱二头肌反射(C6)或肱三头肌反射(C7)减弱或消失;(3)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2.脊髓型:(1)一般起病缓慢,早期为单侧或双侧下肢无力发紧发麻,行走困难和大小便功能障碍,胸腹部有束带感。随后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麻木,手活动不灵,持物不稳。有症状先从上肢开始,渐波及下肢,也有上、下肢同时发病,出现四肢瘫痪;(2)下肢常有不规则感觉障碍,以痛温觉障碍明显,压头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均可为阴性。但生理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膝、踝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
3.交感神经型:出现多器官、多系统的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症状及体征。(1)头部症状:头晕、头痛、偏头痛、颈后痛等;(2)眼部症状: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甚至失明,瞳孔散大或缩小,眼窝肿痛等;(3)心脏症状: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等。(4)周围症状:肢体发冷,肢体、头颈、面部发麻或疼痛。也可出现肢端发红发热、疼痛,发汗障碍等。(5)其他:耳鸣、耳聋、舌下神经功能障碍等。
4.椎动脉型:(1)头晕、头痛。为反射性脑血管痉挛所致;(2)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当头转到某一方向时即感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物不清,但头转回原位后,症状消失;(3)一过性脊髓缺血症状:头部转动时,突然感头晕、头痛、四肢麻木无力,甚至猝倒,但无意识障碍,可自行爬起立即再行走;(4)其他:少数病人表现发音不清、嘶哑及口唇麻木,吞咽困难等。
5.混合型: 以上各型症状、体征混合出现,即为此型。
诊断依据:
1.本病主要根据各型的症状、体征即可诊断。
2.X线改变:颈椎变直或反曲,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有骨赘,勾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颈侧位动力性片示椎间关节不稳现象(轻度梯形变)。
3.CT、MRI检查可见颈椎退行性变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压迫。
治 疗:
治疗原则
1.颌枕吊带牵引:适用于神经根型;
2.理疗;
3.围领和颈托固定;
4.药物对症治疗;
5.颈部活动锻炼;
6.其他:如针炙、推拿及封闭等;
7.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1)神经根型反复发作,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者。(2)脊髓型有明显脊髓受压者。(3)椎动脉型非手术疗法无效者。 手术方法:(1)前路椎间盘切除及椎体后缘骨赘切除,自体骨移植椎间融合术。(2)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或椎管成形术。
用药原则
1.神经根型可服用消炎镇痛药及神经营养药。 2.椎动脉型可用抗凝药物治疗。
预防常识:
如符合手术指征者均应考虑手术治疗,对年迈体衰或患有其他严重疾病者才视为禁忌。手术后一般症状均减轻,病人对治疗满意,其效果一方面系来自切除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的骨赘,但另一方面与植骨固定后,脊柱的稳定有关。术式一般选用前路,后路术式适用于经前路手术效果不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