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中耳炎

王朝养生·作者佚名  2011-12-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我患中耳炎多年,一到人累了就耳痛,请问用什么药?

慢性中耳炎是一个从急性中耳炎开始的长期病变过程,常合并鼓膜穿孔并有脓液从中耳流出,所以也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它一般可分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其中包括单纯型、骨疡型及胆脂瘤型)和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后者又可分为渗透性、遗迹性、胶性、分泌性中耳炎以及中耳积液、胶耳等。其症状根据分类的不同而异。所以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1.首先,应该请耳鼻咽喉科医生详细检查耳内确定中耳炎的类型.

2.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3.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4.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6.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类 别:耳鼻喉科

概 述:

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耳鼻喉科)由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迁延而成,或由于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转化而来的中耳粘膜非化脓性慢性炎症。儿童多见,是儿童致聋的常见原因之一。

症状表现:

1.听力渐进性减退,一般为传导性聋、重者可呈混合性聋。

2.耳鸣为低音调持续性。

3.自听增强。

4.鼓膜内陷,可有钙化斑或萎缩变薄。有粘连者可呈局限性内陷。

5.鼓膜活动度减低,部分可完全不活动。

诊断依据:

1.多有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病史。

2.耳聋进展缓慢、伴顽固性耳鸣、有自声增强。

3.鼓膜内陷,增厚、色暗淡、或有白斑样钙质沈着,有的呈局限性粘连,活动度差,有的萎缩度变薄如纸,紧贴鼓室内壁,很象鼓膜大穿孔;有的鼓室内有粘稠积液、鼓膜淡黄色。

4.咽鼓管功能检查:狭窄或不通。

5.听力检查: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聋。

6.声阻抗检查:声顺偏低、曲线为低峰负压B型。

治 疗: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控制感染源和去除阻塞病变。

2.改善咽鼓管功能,清除中耳积液、防治中耳粘连。

用药原则

1.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2.用抗组织胺、激素和麻黄素滴鼻以利咽鼓管通畅。

预防常识:

本病多由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转变而来,因此治疗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多影响听力,且耳聋难以恢复,尤其对儿童患者影响较大,应尽早治疗。对单侧耳鸣、耳聋患者应检查鼻咽部,排除鼻咽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