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心理因素对疼痛会有影响,在护理过程中如何处理?
一,疼痛缘何会减轻——谈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
孙书静
我们可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手指不慎被灼伤或割破.疼痛钻心.如果此时久别的亲朋好友突然来访.手指疼痛就会减弱或消失。其实这时创伤对手部神经的刺激并未减弱.只是心理对疼痛的注意力分散了.甚至被忽略了。相反.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疼痛时.痛觉可明显增大。可见.心理因素对疼痛会产生一定影响。据此.科学家设计了一种不含任何治疗成分的安慰剂.
......
二,痛觉(pain)
作者:张庆彬来源:石家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心
痛觉(pain)
痛觉(pain)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或防御性机制,每当组织受到损伤时就产生疼痛,此种感觉可引起机体的反应以除去疼痛刺激。此外,许多身体的疾病也可以引起疼痛,起着报警的作用。
痛觉的特点:(1)不要求特殊的适宜刺激:一切刺激物如机械、温度、化学等只要能达到一定刺激强度,均可引起痛觉。(2)缺乏适应性:如牙痛、头痛等可延续数小时,甚至数日。只要致痛病因不除去,就存在痛的反应。(3)常伴有情绪反应:包括疼痛的各个方面,如痛苦、焦虑、喊叫、抑郁、恶心和全身肌肉敏感性过度增高等。在同等强度的痛刺激情况下,这些反应在不同个体有很大的差异。
痛觉的分类 痛觉可分为躯体痛及内脏痛两大类。躯体痛:又可分为体表痛及深部痛。体表痛又可分为快痛及慢痛。快痛定位明确,为一种尖锐的刺痛,潜伏期短,当刺激撤除后即可不痛;慢痛为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潜伏期长,可持续长达数秒或更长。实验证明,传导快痛的主要为Aδ类有髓纤维;传导慢痛的主要为C类无髓纤维。在皮神经中,大约有50%的纤维为C类纤维。其中一部分为离中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皮肤血管和毛囊的平滑肌;另一部分为传送痛觉的向中纤维。痛觉的感受器装置称为游离末梢,呈游离状态分散在皮下和深部组织内。
内脏痛:内脏上分布有许多痛觉感受器,其传入纤维大部分混合在交感神经中,然后由背根进入脊髓。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可以引起疼痛。盆腔器官的疼痛感觉主要由副交感神经(盆神经)传入脊髓,然后再上传至大脑高级部位。内脏受到伤害性刺激或发生病变时,疼痛的定位很不明确,常常涉及体表,称为牵涉性痛(见牵涉性痛)。
镇痛 临床一直采用药物止痛(如应用吗啡全身镇痛,使用普鲁卡因局部镇痛)或神经外科手术止痛(如切断或损毁痛觉通路)两种方法,其作用原理为阻断、破坏或压抑有关痛觉冲动的发生、传导或中枢的感觉整合机能。现已知脑内有一些结构的兴奋活动可以阻遏痛觉的整合,兴奋外周的传入粗纤维(如刺激穴位,刺激脊髓背索),刺激尾核头端、下丘脑外侧区以及中脑中央被盖区等部位都可在不同程度上产生镇痛的效果。此外近年来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神经元的末梢可以释放吗啡样物质(多肽类化合物,如内源性阿片肽),而且大脑的许多部位的神经元胞体上具有吗啡受体(阿片受体)。吗啡样物质作用于相应的受体也会产生镇痛效果。
痛觉达到一定程度,通常可伴有某种生理变化与情绪反应,如血压上升,呼吸加快、瞳孔放大、大量出□、局部肌肉收缩等,以及痛苦、焦虑、恐怖等情绪反应。一般来说,痛觉总伴随着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人的痛觉或痛反应有较大的个别差异。有人痛感受性低,有人则高。同样强度的痛觉刺激,有人痛反应小,有人则反应大。痛觉较大的个别差异与产生痛觉的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痛觉在民族、性别、年龄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影响痛觉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注意力、态度、意志、个人经验、情绪等。实验研究证明,注意力集中在疼痛上,使痛阈下降,痛感受性提高。人对疼痛的态度,以及对产生痛的情境的认识都会对痛觉发生重要影响。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心,有巨大的抗痛力量,使疼痛反应减弱。儿童早期痛的经验,对以后痛的体验有深刻的影响,父母对儿童平常的轻微挫伤表现过度关心,可能使儿童长大后对疼痛过于敏感和惧怕。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抑制创伤引起的疼痛或者削弱这种疼痛的强度。消极、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可增加疼痛的强度。
人类控制疼痛的方法主要有4种:
1.外科手术,通常是切割与痛觉有关的神经通路,如切断三叉神经等。这是迫不得已的消极方法。
2.药物镇痛是医学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镇痛方法。
3.生理学方法镇痛,如针灸、按摩等。针刺镇痛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1949年后开始的针刺麻醉是针刺镇痛的新发展。
4.心理学方法镇痛,如暗示、催眠、安慰剂等,也是控制疼痛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因素的镇痛作用是通过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实现的,它对外科手术、药物镇痛、生理学方法镇痛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提高其他方法的镇痛效果,消极的心理状态减低其他镇痛方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