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不再仅仅满足于将机器人作为辅助工作、提供娱乐的“助手”,而是希望机器人能自主地感知周围世界,并逐渐学会一些基本的交流技巧。马萨诸塞州工学院设计的一群机器人就让人十分惊喜——它们已经能和人类的孩子一样,表达喜怒哀乐的感情,并用“撒娇”的方式获取关心。
交际机器人能说会看
在一个六月的午后,美国专栏作家罗宾·马兰兹·赫宁见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台会与人交际的机器人。这台机器人名叫莫兹,由马萨诸塞州工学院的研究生设计。
莫兹的外观是按照人的外形设计的,它拥有一个金属的头部和灵活的头颈。莫兹最大的特点就是它那像乒乓球一样的“眼睛”,它的“眼睛”里装有照相传感器,能甄别人脸。当它找到主人赫宁时,它就能直视赫宁,并开始发起对话。它的声音是由电脑控制发出的,听起来很孩子气。当它“说话”时,它的“眉毛”还会挑动,做出各种表情。
莫兹的设计者希望人们在和它交谈时能有亲切的感觉,不过,当莫兹出现故障时,它就会用飞快的语速喋喋不休地说些词不达意的话。赫宁说,这时候,你就能发现,它的“大眼睛”其实什么都看不见。
机器人也有个性小缺点
在马萨诸塞州工学院的仿人机器人小组里,“仿人”这个词的定义包括拥有人的外观,如头、手等,以及拥有人的个性特质,如易犯错误、好发牢骚等。过去,我们印象中的机器人是“超人”型的精密机器,但是,机器人并不如我们梦想的那般能为我们做一切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如做饭、叠衣、干危险的活;它们也不像某些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那样可能发起“叛乱”行动。
机器人始终需要设计者的指导从而顺利运行。
如今的这些交际机器人只是具有与人交流的雏形,比尔·盖茨曾说过,它们还处在上世纪70年代电脑的发展水平。30年前,很少有人想到,这种体积庞大又运行迟缓的电脑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同样的,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机器人可能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变得更灵活、更有用。
简化程序,反应速度更快
新型的机器人能通过身体来完成部分数据的收集,而不需要将所有程序预先输入到系统中。这种机器人像人类的孩子一样逐渐适应这个世界。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了解世界的方式是看、摸、平衡。而对机器人来说,它们感应周围的方式是体内装有的机械感应装置,如摄像机等。
大多数智能机器人的程序设计得很复杂,若要它们走路,它们会先扫描周围环境,建立一个三维地形图,设定通过所有障碍的路线,确定转身时采用什么样的角度……
罗德尼·布鲁克斯曾担任马萨诸塞州工学院电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负责人,他们所设计的机器人则反应迅速地多。“只有感知和行动,”布鲁克斯说,“要它开始走路,它就会迈开脚步。”
这是布鲁克斯和他的团队在开发机器人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在他们的实验室里,有一台名为考格的机器人,它能看到任何移动的东西,并随着对方的动作转动头部。有一名来访者说:“考格在我一走进实验室的时候就发现了我,它的头一直跟着我转,我有些尴尬,但我不得不承认,我很高兴。”
考格会搜寻并自我命名一些它之前从未见过的东西,不过,这种能力仍然有限。“它们只能学习一些特定的东西,”布鲁克斯说,“就像猩猩只能学会一些事情,人也只能学会一些事情。”
能像人类一样学习
由于不善于自我思考再加上经常出错,莫兹和它的同胞们还算不上是有自主能力的机器人,顶多只能被称为“新式木偶”。不过,马萨诸塞州工学院设计的这种机器人拥有一个特别的功能:通过身体、感官活动等自身行为所获得的反应,像人类一样学习。
交际机器人拥有人类与他人交流时所展现的各种能力:眼神交流,注视,关心的语气等等。设计者希望莫兹能像人类一样逐渐增加自己的经验,并希望与之交流的人能感觉它是真的在“思考”或是“做出反应”。
但是,由于与交际机器人交谈的人通常不加思索就做出回答,这使得交际机器人看起来不像想象中那样活灵活现。
像孩子一样需要关心
克斯梅特是目前为止最具表现能力的交际机器人,尽管它的外表看上去有些吓人——它的电线和机械装置都暴露在外,嘴巴和眼睛也是粘上去的。
克斯梅特能改变其面部表情并表达基本的喜怒哀乐的情绪——通过改变眼睛、嘴巴、眉毛和耳朵位置的方式。心理学家说,机器人的这些表情都是无意识的,但是却是能让所有人都辨认出来的。比如,克斯梅特抬起眉毛,睁大眼睛,张大嘴巴,人们就会知道,它这是在表达惊讶的情绪。
克斯梅特对事物的反应非常真实,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它真的能自我思考并表达情绪。克斯梅特的设计者之一布里基尔说:“机器人不是人,但并不是说只有人才拥有感情。现在,机器人面临的问题是,它们将来会不会拥有像人一样的情感?”
在15台电脑同时运转的支持下,克斯梅特可以和一群人交谈,这在机器人界中是非常先进的功能。它拥有婴儿般的基本能力:追求新鲜事物,和人交际,定时休息。克斯梅特的程序中还包括寻找色彩鲜艳的物品和辨认人的脸。
克斯梅特能将它的期望和感情从表情中传达出来,并由此引发周围人的行动。如果缺乏刺激性的事物,它的眼睛会低垂下来,显得很疲倦。如果旁边有人的话,就会注意到它的表情,并用色彩鲜艳的玩具逗它,这一举动会激发克斯梅特体内追寻色彩鲜艳物品的程序,然后,它就会展现出快乐的表情。有人说,和它在一起,会感觉它完全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人工智能≠“头脑杂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触到了能做出自我反应的机器人。以汽车上的全球定位系统为例,它能感知自身所处的位置并对自己的反应做出修正。不过,要成为真正的交际机器人必须具备两个特征:能够观察周围环境并作出反馈,拥有体验、理解这个世界的“身体条件”。全球定位系统缺乏这样的“身体条件”,因此并不能算是交际机器人。
对交际机器人开发的需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如果交际机器人真的能被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它们应该能够适应普通人生活;其次,如果机器人能够像自然界生物那样学习,这将会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突破。
曾担任马萨诸塞州工学院电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负责人的布鲁克斯说,他曾遇到过机器人研究中的“中年危机”。
上世纪80年代,人们认为抽象推断是人工智能所能达到的最高形式,因此很多工程师都着力于开发下棋、解决数学问题的机器人。
但是布鲁克斯认为,人工智能系统不应仅仅着眼于解决一些“头脑杂技”式的问题,“它们应该能够识别杯子和椅子的区别,能用两条腿走路……这些动作都很难直接用输入命令的方式来完成,而需要一系列的分析、推断。”
布鲁克斯所说的这种智能系统现在被称为“具体表达智能系统”,而这就是交际机器人的来历。(朱静远)
来源: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