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上半年排名前十位的轿车品牌里前三名依次为:桑塔纳、捷达、凯越。以三款车为代表的1.6升排量车型在市场上继续处于领跑的位置。
上半年,一汽大众宝来1.6升车型累计销售32222辆,远远高于1.8升车型;凯越1.6升累计销售69929辆,而1.8车型销售量仅为21398辆,标致307 1.6升车型销售19107辆,占其车型上半年总销量的70%;悦达起亚塞拉图1.6排量累计销售34404辆,占其车型总量的97%。
近期的主流新车型马自达3 1.6L、斯柯达明锐1.6等依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新车;而上汽、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都在积极筹备1.6升车型的出生计划。一项调查显示,仍然有超过5成的消费者对1.6升家庭轿车表示出浓厚兴趣。
1.6升轿车在几年前就开始不断扩大在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比例,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费者的认同度给1.6升戴上了“黄金排量”的光环。一方面是由于人们观念中对1.6升车型经济性的看好,以及在价格、车型、品牌等方面有着较大的选择空间,因此1.6升排量轿车的市场表现颇为枪眼,近年来,各大厂商也纷纷快速的制造这块“黄金”来谋取市场利润。
然而事情的另一面是,由于1.6升轿车在市场数量和家庭保有量上的膨胀,消费者对1.6升认识上的误区以及不同产品的差异也越发的明显。单纯以排量为主导的购车行为使许多消费者对1.6升车型的认识只流于表面。事实上,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1.6升车型并非看起来的那么光鲜。
“黄金”排量的油耗误区
现在,消费者对燃油经济性越来越看重,人们在买车的时候都会把燃油经济性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标准,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对车辆油耗的认识也不仅限于“排量大小”的判断标准上了,但是很多商家仍然将排量主导油耗的观念作为产品的卖点来宣传,“建议你购买1.6排量,省油”,“1.6的油耗低,动力也不错”,买车时,很多销售人员对顾客常说这类的话,可事实真是这样吗?某4S店一位销售经理告诉记者“我们很难把具体车型的油耗多少告诉客户,因为这很不确定”。实际上,懂车的人都知道,驾驶习惯、使用环境、技术差异以及车重等因素都会显著的影响车辆的经济性,排量上的微小差别并非油耗的主导因素,有的1.6升车型油耗甚至高于1.8-2.0升车型的现象并不少见。
链接
一项实际油耗统计数据(表格1,以城市平均油耗为例)表明,在主流的1.6升排量车型中,表现最好的捷达和花冠在7-8升之间,其他车型都超过8升,而像速腾、凯越、伊兰特等自重较大的车油耗甚至都超过10升。此外,和主流的2.0排量的车型相比,1.6排量车型的经济性能也没有较大的优势,两者之间综合油耗仅相差1升(表格2)。对于有车家庭来说,这种差异并不足以体现出1.6升车型的燃油经济性优势。事实上,1.6升车的阵营里,能够达到较佳的燃油经济性的车型并不多,其中还不乏捷达,富康这样的老款车型。
按照月行车1500公里计算,2.0与1.6排量车的油耗差约为:1500/100 X(10.1-9.1)=15(升),照现行93#汽油价格:4.8元/升计算,2.0排量的车燃油费用支出相比1.6升车高出4.8 X 15=72(元)。
“黄金”排量的车重误区
现实当中,依然有很多消费者盲目的认为:购买黄金排量1.6升的车型就是最佳的选择,而厂家则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不断把各种1.6升车型推向市场,甚至在排量上向1.6升靠拢,形成了两种现象:一是经济型轿车升级低排量发动机,如把1.3-1.4升发动机换装为1.5-1.6升发动机;二是中级车推出换用1.6升发动机的低端型号。因为市场的追捧,厂家对此乐此不疲,一方面迎合了消费者,另一方面,厂商获得了销量和利润的增长。然而,同时带来的影响是,车身重量和动力系统的不协调而导致的经济性的降低,动力性的匹配性降低,目前市场上排量与车重的失调已成为一个常见现象。
“小马”拉“大车”
因为车型多,“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在1.6L的区间里极为常见。“拥有中级轿车的车身尺寸”成为了不少紧凑型轿车的卖点,厂家刻意扩大车型的空间,营造大车的“气派”和“面子”;于是 不可避免的要带来车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油耗增大、动力和操控性能下降、发动机寿命减小等弊端。
“小车”配“大马”
如同有人追求大空间一样,也有人追求大马力,明明买的一款小排量车,又嫌动力不够强劲,因此,不少厂家为了能赢得动力性能,为一些经济型小车推出所谓的高端型号,本来适配1.3排量发动机的小车却搭载了1.51.6的发动机。“小车配大马”的情况在自主品牌里很常见。
1.6升的地位受到汽车厂家、市场和消费者的追捧,完全是得益于1.6升表面上对动力,空间、价格等的“多方兼顾”。事实上,1.6升排量的轿车由于车型款式众多、价格跨度大,看似宽泛的选择空间其实更容易隐藏玄机,往往让消费者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而目前国内的1.6升及以下排量的发动机在整体技术水平上仍然落后于高排量的发动机。
1.6升的“走红”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住消费的理性,同时,厂商的产品理性也被削弱。
排量是购车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对于消费者来说,实际需求永远是选车的决定性的依据,而不是“哪个是黄金排量”。选择汽车要考虑到实际用途、常载人数、动力需求、经济能力、实用性和养车用车成本等多方面因素。链接
谁是下一个“黄金排量”
历史:“黄金排量”在变迁
除了1.6升,在国内2.0升和1.3升都曾穿上过“黄金排量”的外衣。有市场人士指出,黄金排量的概念并不绝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黄金”除了体现在技术上的恰到好处外,还要体现在综合使用价值、消费者的认可程度和销量上。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市场需求与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肯定不一样,因此黄金排量的概念也有地域性。此外随着汽车发展潮流的改变,对汽车排量的认同也在发生变化。例如能源危机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节油、低排量汽车成为“黄金排量”潜力将大增。
“黄金排量”的变迁始终离不开汽车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离不开消费者未来的消费倾向。从长远来看,“黄金排量”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汽车发展的历史选择与变迁。
未来:“小排量”有好前景
一般把1.0以下至1.3升的排量称为小排量。在西方发达国家,虽然豪华宽敞的高级轿车和动力强劲的跑车在国外随处可见,但是小排量汽车却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人们选择汽车的原则更注重环保和经济性能。在欧美、日本等成熟的汽车市场上,小排量车一直是节油、环保的代名词。国际汽车企业包括丰田、大众、雪铁龙、雷诺、菲亚特甚至包括奔驰、通用等公司,都在为推介小排量车而忙得不亦乐乎。如雷诺克利奥、福特菲耶斯塔、丰田雅丽思以及雪铁龙C3等。目前,欧洲市场在售的汽车中,小排量车超过了35%;而欧美、日本等国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使用比例已达70%以上
业内专家表示,小排量车一定是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趋势。首先,“节约型社会”使得国家未来将会对小排量政策上不断完善,支持策略上推陈出新;其次,我国是一个石油进口大国;第三,目前中国大部分家庭都还是工薪阶层,购买小排量排量车对于家庭支出来说比较现实。
国家前几年的“限小”到对环保小排量的“解禁”也从某种层面上昭示了国内“小排量”的光明前景。事实上,随着国际国内燃油价格的上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长,既经济又环保的小排量汽车成为未来的“黄金”车型并非意料之外的事。从国际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小排量、环保、油电混合动力等三类汽车已经开始展现出诱人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