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件事很让中国人关注:一是日本首相安倍到印度访问,大谈由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及美国等"共同价值观"国家组成的"大亚洲"构想;二是由上述四国,加上新加坡,在马六甲海峡进行的五国军事演习.从政治上构筑对中国的包围圈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还在几年前的印尼海啸国际大救援中,日\美就有人提议组建四方国际联盟了.现在,在日本的热心撺掇下,这一"亚洲北约"设想正在成为现实.
出于对中国崛起的警惕或嫉妒,上述四国有此想法好不奇怪,奇怪的是日本为什么是这一计划的热心推进者和坚定的执行者.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确定对外侵略的国策,并把中国锁定为主要侵略目标后,日本就开始对中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由于这一策略的成功,日本加入了凌迟中国的八国联军,后来又在不触怒其他西方大国的情况下,对中国大肆掠夺.直到二战开始了很长时间的1941年前,日本还和美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美国还在对日本大量出口战略物质.
二战后,日本被迫成为美国的战略附庸.但日本并不甘心这一安排,心中念念不忘已经跌落的\好不容易打拼来的亚洲第一大国地位.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发展提速,日本这一紧迫感骤然提升,几乎是公开地采取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的政策.这方面的例证不胜枚举:在历史问题上刺激中国的感情;与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资源;附和美国和西方声音压人民币升值;不让欧盟对华武器销售解禁;在东海和钓鱼岛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势;与美\台在军事上加紧勾结;允许李登辉访日,直接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发展到今天,竟要配合美国,联合澳大利亚和印度,包围中国了.
意大利历史学家毕克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以这句话来理解中日150年战略之争真是再正确不过了.150年来,日本对中国都是战略进攻的姿态.从入侵台湾\吞并中国属国琉球,到占据东三省\入侵全中国.抗日战争的结束,只结束了中日百多年战略之争中的军事对决阶段,并没有彻底改变两国战略对抗的基本状态.现在,除了军事之外的几乎所有领域,如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日本无不在"上兵伐谋"的层面暗中对中国发力.
中国的真实愿望是世世代代中日友好,所以中国放弃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对琉球问题避而不谈,对其他争端也一再忍让.但是,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一厢情愿的幻想不能替代无情的现实.中国周边大国不少,但公然采取对中国战略包围国策的只有日本.四国联盟中,美国是总指挥,但日本是主力和中坚,其他不过是喽罗和胁从.对日本的这种无礼,中国不能仅仅满足于日本的愿望的暂时没有达到.日本是从战略层面上谋划中国的,中国也必须从战略层面应对.这是一个不能从道德层面上感化的国家和民族.它只相信实力.如果中国真想实现和日本的长期友好,只有一条途径:必须尽快强大,全面的强大.为此我们必须发愤努力,向包括日本在内的一切国家和民族的优点学习.革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弊端.愤怒是无济于事的.志气和韬略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