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了一份评估报告称,为了实现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前建设“创新型经济”的目标,中国需要在其快速增长的各领域的投资建设中加大在研究和开发、高等教育领域的份额;同时,要建设一个现代、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国还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此次经合组织推出的研究报告是其首份对中国创新制度的评估报告。这份长达68页的报告分为“创新对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中国创新体制的主要特点和表现”“政策与管理对创新的推动作用”和“结论和建议”四大部分。
加大基础领域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
报告显示,自1995年以来,中国在研发领域的开支以每年19%的幅度增长,到2005年已经达到了300亿美元(按当前的汇率计算),位居世界第六。目前,中国在研发领域、人力资源和研发的基础建设方面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投入。
但是,要完成建立一个完善和成熟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中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在科研经费的分配方面,经合组织的报告认为,中国的科研支出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更新设备和设施以及对于新产品的实验研究,而在基础研究、长期创新基础平台等领域的投入相对较少。对此,经合组织认为,应该加大在服务、能源、环境技术和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
在人力资源方面,报告指出,虽然目前中国科研人员的总体数量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是,近年来,中国大学科学领域的毕业生人数有下降趋势。因此,中国在未来可能要面对在科学技术领域高素质、熟练技工和从业人员缺乏的局面。事实上,目前市场对有才能的管理人员和高素质研究人员的需求已经超过供给。对此,经合组织认为,中国需要提高理科的教学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知识和创业精神。
加强教育金融改革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经合组织的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国的大学运作体系在创新机制中的关键作用。中国的科技型企业的1/10由大学或依托大学创办,这些企业每年的专利申请项目更是占了全国的1/5。因此,报告认为,进一步深化大学这类公共研究机构的改革,将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对于改变目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研究人员供不应求的局面尤为重要。
另外,报告还指出,虽然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普遍显得薄弱。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领域的改革,将有助于培养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开放和有效率的资本市场机制,也能鼓励和推动企业家们在诸如生物技术这类需要长期投入的科研领域进行风险投资。
同时,为了鼓励国内企业的创新,以及同外国企业研发中心建立更为直接和紧密的联系,经合组织的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在保护知识产权领域的工作,以更有效地推动和加强竞争机制。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对科学改革方面的监测和科学评估体系,以更有效协调和推动整个国家的科研创新。
最后,对于中国的崛起,经合组织认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既有利于中国自身发展,也有助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虽然中国目前还不是经合组织成员国,但中国与经合组织的成员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和技术标准等领域所进行和保持的合作与对话机制,可以使中国的经济发展顺利地融入到全球知识经济中来。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