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谷歌浏览器
英文名: Google Chrome
资源格式: 安装包
版本: v5.0.375.125 Final
发行时间: 2010年
制作发行: Google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Google Chrome,又称Google浏览器,是一个由Google(谷歌)公司开发的开放原始码网页浏览器。该浏览器是基于其他开放原始码软件所撰写,包括WebKit和Mozilla,目标是提升稳定性、速度和安全性,并创造出简单且有效率的使用者界面。软件的名称是来自于称作Chrome的网路浏览器图形使用者界面(GUI)。
功能设计
安全性
黑名单(Blacklists)
Chrome会定期的下载更新两组黑名单(分别是防止网路钓鱼和恶意软体),并会在使用者试图浏览可能造成电脑损害的网站时予以警告。这项服务也可透过使用其他的免费自由应用程序介面(API)“Google Safe Browsing API”来取得。在更新维护这些黑名单的同时,Google也会通知被列入的网站,以避免网站持有者本身不知道网站存有恶意软体。
沙盒(Sandboxing)
Chrome中的每一个标签页都是一个沙盒(sandbox),以“防止恶意软体自行执行安装”或“利用一个分页影响其他的分页”。遵守最小许可权原则,每一个处理动作的权限都会被限制,并且仅能运算但无法写入档案或从敏感区域读取档案(例如我的文件、桌面),这项功能与Windows Vista上Internet Explorer 7的“保护模式”类似。“沙盒小组”表示他们“使用了现有的执行程序限制,并且让这些限制变成一座监狱”举例来说,在其中一个标签页运作的恶意软体,将无法窃取信用卡号码、干扰滑鼠运作,或告诉系统在启动时执行某个程序,并且恶意软体会在标签页关闭时立即中止。这样的功能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电脑安全模式,其中只有两个安全等级(使用者和沙盒),而沙盒只会对使用者的指示做出回应。
插件(Plugins)
Adobe Flash Player等插件通常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且无法像标签页般沙盒化。这些通常需要执行在浏览器本身的安全等级或更高的等级。为了降低被攻击的风险,插件是在与不同的处理程序中被执行。
无痕浏览(Incognito)
Chrome包含了“无痕浏览”(Incognito)模式(与Safari的“私密浏览”和Internet Explorer 8的类似),这个模式可以“让你在完全隐密的情况下浏览网页,因为你的任何活动都不会被记录下来”,同时也不会储存cookies。当在视窗中启用这个功能时“任何发生在这个视窗中的事情都不会进入你的电脑。”
速度
JavaScript 利用内置独立的JavaScript虚拟机“V8”来提高运行JavaScript的速度。
稳定性
Multiprocessing
能容许多个程序同时执行而互不影响,每个网页标签将位于程序窗口的外沿单独存在,当资源过高或崩溃时,不会因为一个停顿而整个程序当掉。
Task Manager
使用者界面
Gears
Chrome包含了Google Gears,研发者可利用这项功能制作网页应用程式(web applications,包含离线支援)。
新分页浏览(New Tab Page)
Chrome使用“新分页页面”取代了其他浏览器在新开分页时会载入的首页。新分页页面中显示了最近九个造访过网站的缩图,以及最常搜寻的网站、最近的书签和最近关闭的分页。
多功能网址列(Omnibox)
在每个标签页的上方是被称作“Omnibox”的网址列,是根据Opera上的网址列而来。Omnibox有自动完成的功能,但仅会针对手动输入的网址有效;此外还有搜寻建议、上次浏览网页、热门网页(未浏览的)以及搜寻记录。
弹出式视窗(Popups)
弹出式视窗会在标签页内显示,并不会在标签页内以外的地方出现,除非使用者将视窗拖曳至别处。
运算引擎
浏览器是基于 WebKit Open Soure Project 内核引擎开发的。
WebKit 的前身是 KDE 小组的 KHTML。Apple将 KHTML 发扬光大,推出了装备 KHTML 改进型的 WebKit 引擎的浏览器 Safari,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
在Android团队的建议下,Chrome使用WebKit运算引擎。WebKit十分单纯,并能有效率的运用记忆体,并且对新开发者来说相当容易上手。
Tabs
标签页是Chrome使用者界面中最重要的元素,其位于视窗的最上方而非控制按钮的下方(与Opera类似)。这项改变与许多目前的分页浏览器做法不同。不同视窗的分页可轻易的利用拖曳的方式交换配置。每一个标签页都有自己的控制按钮组,包含称为“Omnibox”的网址列。
网路应用程式(Webapps)
网路应用程式可在没有网址列(Omnibox)和浏览工具列的情况下在Chrome中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