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梯队:日本和韩国
日本已经与美国达成协议,共同研发相当于无人侦察机“眼睛”的图像回转仪。至于韩国,早在2004年其陆军就开始批量装备国产“夜侵者”-300型无人机。近日美《防务新闻》甚至称赞韩国无人机研发水平高于中日,处于亚洲第一级。
第三梯队:伊朗
近几年,与美以不和的伊朗也热衷发展小型无人机,伊朗无人机不仅“偷窥”过美航母,还曾在黎以冲突中助“真主党”一臂之力,可以算做“第三梯队”。
中国无人机独树一帜
随着国防科技水平的大幅飞跃,中国的无人机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2009年,无人机方队首次亮相阅兵方阵,引发了广泛关注。 中国在航展上展出过多款新式无人机,其中“暗箭”隐形无人机最受关注。德国《防务专家》认为,世界上大多数无人机都选择亚音速,但“暗箭”装有鸭翼和两具垂直斜翼的设计,表明它可能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隐形能力也较为突出。“暗箭”体现中国无人机发展的新思路和自主设计。与美欧相比,目前我国还缺少类似“全球鹰”的大型无人机,在大型化和通用化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人机缘何成“新宠”?
21世纪,集侦察、情报传输和火力打击于一身的无人机成为了信息化战场的“新宠”。首先,无人机既是情报的直接获取者,又是信息传递的中转节点。“全球鹰”等一类的大型无人机装备的合成孔径雷达和电子侦察装备,可环球飞行,能紧盯战略对手的军事基地、导弹基地等重要目标,为美国决策层制定“大战略”提供参考资料。
其次,无人机是“精准的狙击步枪”,可对重要目标直接实施斩首。美军的“捕食者”和“收割者”无人机已经装备有“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和小直径激光制导炸弹,并与卫星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网,一旦确认目标,不用呼叫F-16战机,就能对目标抢先下手。
无人机能替代有人机吗?
21世纪是无人机发展的“黄金时期”,甚至有人预言,无人机将全面取代有人驾驶的战机,成为“战场主角”。但在短期内,无人机还无法取代有人驾驶战机,因为无人机还有一些“先天缺陷”。
首先,无人机不会“随机应变”。与航线固定的侦察任务和简单的对地攻击任务相比,空中战场是相当危险的。操作员虽然能遥控无人机在远距离上发射导弹,但是一旦进入中、近距离,开始空中缠斗,战机驾驶员就能轻松击落“傻乎乎”的无人机。
其次,无人机可能“反水”。有人认为以后可让无人机完全智能化,自主攻击。那么一旦无人机“头脑发热”,像好莱坞大片《绝密飞行》中的无人机“艾迪”那样跑到俄罗斯领空单挑苏-35战机,其后果就不仅仅是损失几架无人机的问题了。未来空战,最可能的模式就是无人机和有人机搭配使用,确保这些武装到牙齿的搭档按命令干活。(魏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