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人由于身体的活动变化可能会出现蛋白尿,即在站立和活动时出现蛋白尿(尿蛋白呈阳性),静卧休息时消失(尿蛋白呈阴性)。因此在检查尿液时,便会出现时而阴性时而阳性的结果。
北京某医院肾内科主任刘文虎博士介绍说,上述现象临床常见,而且经常被认为是体位性蛋白尿。但实际上,体位性蛋白尿的确诊往往很困难,需要比较全面的检查,排除众多的原发与继发性肾脏病后才可以确定。如果诊断依据不足,盲目确诊为体位性蛋白尿,很有可能延误病情的有效控制。
刘主任介绍说,体位性蛋白尿只是一种临床表现,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的出现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这些人,或源于生长发育期、或因为身体解剖因素,可能会出现体位性蛋白尿。若的确是生理性体位性蛋白尿,蛋白尿可以自然消失,也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不消失,一般无明显的肾实质病变,对肾功能也不会造成明显的损害。若曾患过急性肾炎或肾盂肾炎,患者在恢复期中,也可出现体位性蛋白尿;另外有些人可能有轻微肾脏病,因症状较轻,有时也会出现体位性蛋白尿。这两种人,如果忽视定期随访和检查,很容易延误治疗,部分患者还会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因此,体位性蛋白尿必须进一步详细检查或追踪复查才能定论,确诊时一定要慎重。
在北京某医院肾内科就诊的患者中,50%的患者都是因为对蛋白尿不够重视,来医院就诊时肾脏已病变损伤较重,部分人已发展为尿毒症。刘主任非常惋惜地向笔者介绍了一位年仅21岁的大学生,就是已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时才来医院就诊的实例。正是因为对蛋白尿重视不够,才使他错过了极好的治疗时机。
专家建议:
体位性蛋白尿者,应进行肾科相关检查,寻找临床肾病的证据,即体位性蛋白尿的尿蛋白定量常小于500毫克(若超过1克时诊断生理性体位性蛋白尿应当十分慎重)。
进行必要的定性化验,包括反映肾功能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含量、肌酐清除率等,必要时要进行肾血管超声检查及肾穿。
随时关注血压变化及下肢浮肿情况,最好每年进行一次肾科相关评价,做到定期随访。
对尿蛋白成分进行分析,若尿蛋白不单纯是白蛋白,而有其它蛋白质,则病理性可能性较大。因为生理性体位性蛋白尿主要成份是白蛋白。
体位性蛋白尿者,频繁而剧烈的运动有可能增加尿蛋白量进而有可能造成肾小管间质损害,故应尽量避免大运动量。
生理性体位性蛋白尿者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注意保护肾脏是必要的。
切不可滥用保健品或去非正规医院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