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总局:13类食品禁止经营

王朝健康·作者佚名  2009-08-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新华网北京8月11日专电(记者张晓松)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日前发布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等13类食品禁止食品经营者经营。

这13类食品包括:

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经营的食品;

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食品;

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进口的预包装食品;

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停止经营的食品,在食品生产者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生产者采取的补救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