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7月22日报道,经过6年的马拉松式官司,49岁的吴素真近日被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证明不是 “精神病人”,而强制“治疗”她22天的精神病医院则被判赔5万多元。
这是吴素真个人的胜利,以她这几年的经历,要不是意志坚强,说不定真的就成了精神病人了。
但这次审理的意义仍是十分有限,因为像以前的此类事件一样,还是“把你当精神病关了,大不了赔钱了事”的结局。
几年前,吴素真在医院对护士骂了一句“婊子”。没想到这一骂却使得自己被医院鉴定为精神分裂症,并被精神病医院收治22天。
最终法律虽然给了她公道,但透过这起事件,教训也够深刻:一个女子就因为骂了一句话,而被医院断定为精神病人,这合乎常识吗?占据强势地位的医院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坚信自己的鉴定没有错?这背后的深层动机又是什么?难道说医院中作出并坚持此结论的人也是“精神病人”?
的确,我们现在是一个“精神病”高发的年代,“精神病”患者确实比以前多了很多。医院在对待自己不称心的病人时,可把她定为精神病人;对不听劝阻而上访的人,一些政府部门也把其当作精神病人关了起来。
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但在产生矛盾时,动辄就说某人是精神病人,并以手中权力将其关起来,就非常可怕。拿吴素真的例子来说,医院相关人士的心里很明显是一种 “不整死你就不知道厉害”的报复冲动。
是的,从自然人的角度看,任何人都有可能得精神病,而从社会来看,像吴素真这样的“精神病人”多了,普通民众还有没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