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眼下,随着春季的到来,不少人又遭遇一年一度的“春困”之扰—头昏、乏力、健忘、昏昏沉沉睡不醒。面对“春困”恼人,人们不忘互相宽慰:“春困”不是病,熬一熬也就过去了。然而专家提醒说,某种程度上,“春困”这种“气象病”,是人体出现亚健康状况的一个信号。那种貌似“春困”实为嗜睡症的情况,则更值得警惕。
气象病--“春困”是怎么产生的?
“春困”是怎么产生的?中国睡眠研究会临床和药理专业组副组长、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主任医师施明告诉记者,由于春季温差较大,温度的过度波动会让人体全身器官反应不及,热胀冷缩的作用首先在人体血管上起效,血管、体表、内脏突然由冷天环境下的收缩状态进入到扩张状态,尤其是体表血管的膨胀使血液扩充到体表,有限的血液便一股脑儿都往体表去,影响了脑部供血能力。当脑部缺血,继而缺氧时,人自然就感觉头昏脑涨、手脚无力,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来。这就是许多人出现“春困”的原因。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把“春困”理解为因气候、季节变化而带来的一种“气象病”。
“春困”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病症,也不存在非要治疗的问题。但是,对于“春困”现象我们也不能漠不关心随它去,因为很多时候,严重的“春困”往往是身体亚健康状态的报警信号。从中医上讲,容易“春困”的人,大多存在着失眠多梦、湿痰、肝阳上亢、五心烦热、潮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现象。除犯困外,还会出现脸色潮红、好激动、掉发、记忆力下降、大便失调等症状。
支招:告别“春困”有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