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天而毫无进展。这种以少对多的、成功的阻击战在中国抗战开始以来,是十分罕见的。
英军丢下中国军队逃跑了
在右翼担任掩护任务的英军,连续几次败给日军之后毫无斗志,一与日军交火就溃不成军。
1942年3月中旬,英军在没向中国军队通报的情况下仓皇撤退,把中国远征军的右翼暴露给敌人。日本精锐的第56师团增援上来,攻破了200师的防线。杜聿明命令新22师的坦克部队火速赶往同古救出200师。200师突围而出,但伤亡过半,元气大伤。
中国军队救援英军
1942年4月中旬,日军第33师团一万多人包围了西线仁安羌7000多人的英军。英国军队一被包围,马上就乱成一团。军心大乱的英军在敌人强大的火力下伤亡惨重,并做出了向日军投降的准备。
1942年4月16日,中国远征军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率领一个团1300多人,赶往仁安羌救援英军。仁安羌战役是中国军队入缅参战后的第一个胜仗。仁安羌战役之后,英军和英缅政府已经无意再保卫缅甸,他们只想赶紧撤回印度。在后来的战斗中,英国人又是一触即溃,在没有通知中国友军的情况下开始后撤。
缅甸沦陷
1942年5月,盟军开始全线撤退,英军撤到印度境内的英帕尔。美军中印缅战区司令史迪威带领中国远征军38师进入印度英帕尔与英军会合。第5军军长杜聿明率领其余的中国军队穿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野人山回到中国。中国退到印度的一个师被整编成中国驻印军。史迪威把中国驻印军带到印度的兰姆迦基地,装备了全套的美式装备,并接受全方位的美国式军事训练。半年以后,首批中国驻印军整训完毕。这已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现代化军队,其火力和机动能力首次超过了日本军队。
缅甸保卫战失败后,中英美三国在缅甸问题上的分歧日益加剧。中国对外的陆路、海路交通完全被切断,对中国的供给线只剩下了从印度英帕尔飞经喜马拉雅山抵云南的“驼峰”空运。“驼峰”空运每月空运物资不过几十吨,对于广大的中国战场真是杯水车薪。而在英帕尔,美国援华租借物资却堆积如山。因此,中国政府强烈要求发动对缅甸的第二次战役。蒋介石威胁美国说,假如盟军再不收复缅甸,国民政府将无法坚持在国内的对日作战。以史迪威为首的美国军方认为“重新开始经仰光向中国运送军火是极端重要的”,如不采取措施重新打开缅甸,美国援助中国的承诺就没有意义,“保持中国参战”的政策便难以实现。因为,80%的日军陷在中国战场。如果这些日军腾出手来,美军将无力在东南亚抵挡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