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巴蜀之战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秦灭巴蜀之战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今四川东部)、蜀(今四川西部)的作战。

巴、蜀两国均在今四川。蜀国都成都(今四川境),为“戎狄之长”。巴国都巴(今四川重庆嘉陵江北岸),与蜀不睦,而与苴国友好。这年,蜀王出兵攻苴,苴侯出奔到巴,向秦求救。秦王欲攻蜀,以道险难至,韩又来攻,犹豫不决,遂问计于臣下。张仪主张进攻韩国,劫持周天子,挟天子以令天下,以建立王业。司马错主张借机灭蜀,认为“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战国策?秦策―》);而且巴蜀可从水道通楚,“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华阳国志?蜀志》)。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命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人率军经石牛道(自今陕西勉县向西南,越七盘岭进四川,经朝天驿往剑门关)攻蜀。蜀王亲自率军至葭萌(今四川剑阁东北)抵御,兵败遁逃,被秦军杀死,蜀亡。随后,张仪、司马错等人又攻灭苴、巴,俘虏巴王。秦王贬蜀王子弟为侯,以陈庄为蜀相,张若为蜀国守。封巴王为“君长”;置巴郡,郡治江州(今四川重庆北)。巴蜀遂定,秦益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