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取得巨大成果,并宣布尼克松将于次年访问中国,中美关系缓和逐步明朗化;同时,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以压倒性多数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化后的新形势促使泰国政府开始明白不能再一成不变地倒向美国。泰国军人政府首脑他侬也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一旦加入联合国,“泰国将考虑有关跟北京建立外交关系之可能性”。尽管泰国开始试图与中国接触,但是依旧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其原因在于掌握实权的军人领导层仍然保持对中国不信任的态度。
1973年10月,他侬政府在声势浩大的群众反抗运动中倒台,新的讪耶文官政府成立,对内开始实行议会民主制,对外则摒弃过时的“一边倒”亲美外交,积极全面地调整与中国的关系。首先,从本国经济利益出发,积极主动增进泰中的贸易往来,特别是开展与中国的石油贸易。石油危机对泰国经济影响很大。此时,中国向泰国伸出援助之手,对泰展开“石油外交”。
中国的友好态度大大消除了泰国原来的疑惧,泰国外长差提猜公开表示:“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是维护本地区和平消除一切霸权的巨大力量”,并表示愿意与中国早日实现关系正常化。为了进一步发展泰中贸易,泰国政府废除了1959年发布的禁止与中国贸易的“第53号布告”。其次,泰国开始积极地正面宣传中国的情况,促进泰中的“文化体育交流”;另一方面,强调团结华人建设泰国,主张各种族和平共处。再次,1975年4月越南统一,东南亚政治局势发生急速转变,促使泰国加速与中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6月底泰国总理克立·巴莫出访中国。
7月1日,泰中两国发布建交联合公报,明确宣布泰中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在“不干涉内政”、“反对霸权”、“台湾问题”、“发展经贸关系”以及“国籍问题”等各领域均作了声明,同意互派大使。中国表示会与泰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建立友好外交关系,并且把党与党关系、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分开。从此,中泰关系开始谱写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