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共同作战的准备
中国方面:中国在这期间(一九四一年六月至十二月间)对于英共同防御滇缅路方面,作了必要的准备:(1)成立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以林蔚为团长,萧毅肃为参谋处长,及参谋若干人,策划中英有关作战的一切业务。(2)先准备三个军(即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动员入缅与英军并肩作战,详细位置已如前述。(3)对远征各军充实装备,如第五军成立炮兵团等,并令加紧训练。(4)其他集中滇川、滇康、滇黔边境各部队亦在暗中准备动员(详见前述)。(5)其他炮、工、通、辎等部队亦作了必要的准备。
但对于缅甸境内的交通运输、通讯补给等则完全依靠英方,毫无准备。
英国方面:(1)任命胡敦为英缅军总司令。(2)增加兵力:一九四一年春中国军事考察团在缅甸考察时,英国在缅甸仅有英缅军第一师,而且尚未装备训练完成。到珍珠港事变前后,除这一个师装备完成外,并增加了英印军第十七师、英澳军第六十三旅及装甲第七旅(坦克一百五十辆),并有炮兵、空军等部队。(3)对缅泰边境防御工事、交通、通讯等完全无准备,但对于主副食、医药等有一定的准备。
三、在缅作战概要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由于中、英、美三方矛盾重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珍珠港事变后,同月十一日第一次下动员令起;至一九四二年二月十六日远征军正式动员,这两个多月期间,时而动员入缅,时而停止待命,时而准备东调,反反复复,捉摸不定,坐使仰光沦陷,已经失去保全仰光国际交通线的根本目的。加以入缅后,指挥多次变动,系统紊乱,权限不明,各有所私,以及指挥无能,部队战力悬殊等等,既未能适时适地集中主力与敌决战,以期收复仰光,又未能退而凭据险要与敌作持久战,保全我腊戍的物资。东拉西扯,一无所成,徒使将士浴血,丧师辱国,回想起来,实深愧痛!
但我远征军激于民族义战,同仇敌忾,士气旺盛,转战东西南北,与敌搏斗,也有不少可歌可泣的事迹。本文只将在缅作战比较有计划的、激烈的、时间较长的以及有意义的有关键性的战斗,如同古战斗、斯瓦逐次抵抗战、仁安羌解英军之围、乔克巴当大上英军之当等等,加以概略的叙述。
反复的动员,凌乱的指挥
(一)动员方面
第一次动员: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蒋介石令第六军九十三师开车里,第六军第四十九师以一个加强团开畹町归英缅军总司令胡敦指挥,准备开景东。十六日令第五军、第六军动员入缅,协同英军作战。当第五军先头部队到达保山附近时,于十二月二十六日又以奉令“英方表示第五军及第六军主力(欠九十三师及四十九师之一团)暂时毋庸入缅”而中止。十二月二十九日又令第五军勿庸入缅,必要时须向东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