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曾公开说谎 ..
1960年8月中的一天,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例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自豪地宣布:美国成功回收了一面由“发现者13号”卫星带往太空飞行后返回的美国国旗,这是人类首次将一个物体送入太空并安全地返回地面。载有这面国旗的卫星返回地面时,溅落在夏威夷西北的太平洋海面。一架美国海军的直升机将国旗取出,送到在附近海面守候的船上。 ..
艾森豪威尔在记者招待会上展示了这面国旗,并告诉在场的记者说,发射“发现者”卫星进入太空,是美国对太空环境进行探测的一项科学研究项目。 ..
所谓“发现者13号”进行太空环境探测,只不过是艾森豪威尔为掩盖此次太空行动所编造的一个谎言。其实“发现者”进行的根本不是什么科学项目,而是一项绝密的间谍卫星计划,它的真名为“日冕”(Corona)。该计划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空军在严格保密的情况 下执行,“日冕”卫星无疑是世界上第一颗侦察卫星,其任务是拍摄并送回苏联的照片,而不是美国国旗。 ..
1995年,美国时任副总统戈尔下令对“日冕”计划的历史及所拍照片进行解密。“日冕”卫星共拍摄了长达64万米的胶片,共计80多万张照片。 ..
美国国家安全档案局的资深职员杰弗里·里切尔松认为:侦察卫星的出现是“情报界有史以来最大的进步,侦察卫星使我们能够自由自在地每天观察苏联这样的封闭国家,从而使美国领导人了解俄国人正在干什么……” ..
窥测“铁幕””后面的秘密 ..
冷战期间,一些美国侦察飞机沿着苏联边境侦察,有时甚至冒险越过边境,以探测苏联防空雷达的能力或截获无线电通信情报。但是航空侦察毕竟受限,无法深入苏联的广阔腹地。 ..
“日冕”卫星为窥测苏联的秘密立下了汗马功劳。自第14颗卫星开始回收照片,到1972年计划结束为止,共执行了145次任务,其中成功102次,完成了以下几项重大任务: ..
秘密拍摄了苏联全部的导弹设施;弄清了传闻中的美国落后于苏联的“导弹差距”并不存在;在“古巴导弹危机”中,为肯尼迪总统提供了关于苏联-数量的准确估计;对苏联新潜艇的建造、下水以至服役情况进行了跟踪;监视了苏联对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执行情况等等。 ..
见缝插针地发射卫星 ..
1958年初,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加快侦察卫星的研制,“日冕”计划正式运作。此项计划由理查德·比塞尔负责,他曾经主持过U-2飞机的研制工作。1960年,“日冕”计划归新组建的美国国家侦察局主管。这个局秘密地设在空军内,代表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管理太空侦察任务。 ..
“日冕”卫星项目属于冷战期间美国军方的绝密国防科研计划。每一个参加计划的人都被要求“守口如瓶”,不得泄露半点消息。为了避免刺激苏联人引起麻烦,各项工作均处于严格保密控制之下,以防止克格勃知道后进行侦查。另外,军方还将卫星装配车间伪装起来,躲过苏联侦察卫星的“眼睛”。 ..
“日冕”卫星的发射场(范登堡空军基地)位于加利福尼亚洲的太平洋岸边,那里的南太平洋铁路线上,火车奔驰,运输繁忙。为保密起见,不得不见缝插针地选择铁路上没有火车经过的短暂时间内发射卫星。 ..
“日冕”计划进行中碰到的重大技术难题非常多。例如:多级火箭能否有把握地将有效载荷(侦察卫星)送入进行侦察所必需的精确、稳定的轨道;照相机和胶片在太空的低温、真空环境下能否正常工作;装有胶片的容器高速返回大气层时,能否经得住与空气剧烈摩擦所产生的高温;回收容器能否抵达预定的回收地点。这些难题的解决,实际上为不久以后载人航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最初12颗侦察卫星的发射与回收,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诸如:火箭点火未成、相机受到干扰、返回时卫星偏离轨道等。1959年,比塞尔在一次发射任务后说:“飞机如果在试飞中发生故障,它可以返回,飞行员会告诉你故障发生在哪里。但是侦察卫星一旦出故障,你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让它回来。你必须而且只能依靠遥测数据来判断故障之所在,然后试着采取纠正措施;如果再次失败,才知道判断有误。在‘日冕’计划实施的日子里,这种情况是司空见惯的。” ..
尽管如此,随着太空照相侦察的技术日臻成熟,1960年“日冕”卫星拍摄照片的地面分辨率为7到12米。1963年就提高到1.8到3米。新的相机可以拍摄出立体图像,比单台相机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
回收胶片就像杂技表演 ..
1955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开始装备U-2侦察机。该机装有经过改良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可在1.8万米以上的稀薄大气层内做远距离航行。 ..
当时的苏联的防空导弹和战斗机都飞不到类似的高度。U-2飞机开始在苏联境内“来去自由”地侦察,拍摄的苏联国土面积达260万平方公里。从1956年到1960年间,U-2飞机共进行了24次侦察飞行。 ..
1960年5月1日,U-2侦察机在苏联上空被萨姆-2导弹击落,飞行员弗朗西斯·鲍尔斯被苏军生俘,同时还引发严重的外交事件。于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不得不下令停止一切载人飞行器进入苏联领空,“日冕”卫星开始接替U-2执行侦察任务。 ..
鲍尔斯事件以后110天,第14颗“日冕”卫星拍摄了苏联和东欧地区约40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照片,超过此前所有U-2飞机所拍摄的面积。在环绕地球飞行的17圈轨道中,该卫星7次通过并拍摄了苏联这块“谢绝参观”的禁地,同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回收了装有胶片的容器。 ..
侦察卫星送回的胶卷容器多半是在空中回收的,回收过程胜似一场空中杂技表演。一架经过改装的C-119运输机,从缓缓下降的挂有胶片容器的降落伞上方飞过,从机身下方伸出一个悬钩,钩住降落伞,切断伞绳,使降落伞收缩,然后将降落伞和胶片容器一起拖进飞机的货舱。 ..
空中回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有时几次试钩都没有钩住降落伞,那么就只好让降落伞带着胶片容器一起溅落在海面上,然后派直升机吊一名潜水员下去,将绳子系在容器上,用直升机将容器吊起,送往附近的船上。 ..
冷战的“大功臣” ..
1960年,尼克松和肯尼迪的竞选总统时,两位候选人都谈到所谓的“导弹差距”——它可能使美国在苏联成群的带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面前束手待毙。 ..
当时,苏联已经试验成功射程为8000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说:“苏联的工厂已准备成为令人生畏的武器库。” ..
先是U-2侦察飞机,后是一系列“日冕”侦察卫星,揭露了苏联-实力的真相。卫星拍摄了苏联境内的武器试验场、机场、兵工厂、潜艇舰队、防空设施以及铀矿等各种战略目标的照片,发现苏联其实只有几发洲际弹道导弹和为数不多的运程轰炸机。 ..
肯尼迪入主白宫后,冷战出现更加紧张的局面,爆发了“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10月,赫鲁晓夫为了弥补苏联远程核导弹数量的不足,在古巴部署了中程导弹,把包括华盛顿在内的美国的主要城市都置于苏联导弹的射程范围之内。 ..
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照片,成为美国在联合国向苏联猛烈开火的炮弹。肯尼迪坚决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毫不妥协,其真正的原因是肯尼迪已从卫星照片上掌握了赫鲁晓夫的真正实力——他只有很少的-,不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