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仍佩带青天白日徽章的美国游?兵[贴图]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原文链接 http://www.cn-history.net/bbs/viewthread.php?tid=9646

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之後不久,国防部随即派遣陆海空部队前往阿富汗作战。陆军派出的先遣部队中有一支「美国陆军游骑兵」(US Army Rangers),官兵肩章上绣著青天白日圆徽,他们是十月十九日第一批空降阿富汗坎达哈南部机场的突击部队。人们或许不知道,这支历史悠久,骁勇善战的美国游骑兵的前身,曾经於六十年前二次大战期间,在中缅印战场与中国军队共同对日作战,情同手足。

「美国陆军游骑兵」,原名「第五三○七临时混合支队」〔The 5307th Composite (Provisional)Unit〕,代号「格拉哈」(Galahad),是美国罗斯福总统和英国邱吉尔首相在1943年「魁北克会议」上为布署反攻缅甸而决定编成的一支特别部队,它的任务是渗入缅甸日军後方,切断敌军的供应及交通线,同时协助美国工兵部队修复已被敌军切断的滇缅公路。部队的成员大多召募自巴拿马、千里达、瓜地马拉等富有森林作战训练的美国部队志愿兵,由法兰克DangerCode;麦瑞尔准将(Brigadier General Frank D. Merrill)率领。这支部队後来以「麦瑞尔突击队」(Merrill’s Marauders 简称麦支队)闻名於世。

毕业於西点军校和MIT军事工程系的麦瑞尔,早年曾经在美国驻中国及日本大使馆工作,略通中文及日文。1941年,麦瑞尔少校在马尼拉麦克阿瑟将军帐下任情报官,是年珍珠港事变爆发,麦帅即派他前往中国-缅甸-印度战场(CBI Theater of Operations)。1943年麦瑞尔升准将,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Gen. Joseph W. Stilwell)的作战参谋,受命组织「第五三○七临时混合支队」。

这支相当於一个团的劲旅分成六个小队(每队400人),以红、白、蓝、绿、橙及卡基为队色,其中两个小队编为一个大队,另四个小队分编为总部及空运司令部。部队组成後在印度雷多附近的兵营接受两个月的游击和丛林战训练,然後在没有坦克大炮支援之下,翻山越岭,徒步行军一千馀英哩,通过中印度浓密的森林及喜玛拉雅山麓的危隘山峰,进入缅甸,配属史迪威将军麾下,开始在中缅印战区加入大小战役。部队的队徽在此时绣上中国国徽。

回溯1942年4月,第六十六军新卅八师(师长孙立人)在仁安羌大胜武器人数远超过自己的日军,并应英军第一军团司令官的紧急请求,派副师长亲领第113团星夜驰往解救被日军包围;命在旦夕的英军第一师和第七装甲旅官兵七千多人,被俘的传教士、战地记者五百馀人,以及百馀辆被日军掳获的辎重车辆。这次战役毙敌一千二百馀人,第113团千馀官兵也伤亡过半。英国政府为了感谢拯救英军脱险,特授予孙立人将军「帝国司令勋章」(Comman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麦支队与中国驻印军有过几段密切的关系。1944年2月下旬,国军进攻瓦鲁班,史迪威派麦支队加入战斗,麦支队渗入日军後方,破坏其支援系统,国军部队则在前方和日军正面作战。激战十二天国军攻克孟关,但麦支队在瓦鲁班附近遭遇敌军两个中队袭击,发电求救。新卅八师师长孙立人将军得讯,立刻派部队连夜急行军前往解救,击退压迫美军的敌人,然後乘胜追击,完全占领瓦鲁班。此役一共打了17天,重创曾经席卷新加坡和马来亚的日军第十八师团。

麦支队曾经参与三十几次大小战役,其中最大、最艰苦、也是最後一次的行动,是攻占密支那(Myitkyina)的战役。1942年4月下旬,新一军新三十师第88团、五十师第150团,与麦支队组成一支中美混合纵队,共同进攻密支那。

中美混合纵队在荒山丛林中行军二百馀哩,所有械弹及给养都背在士兵背上,辎重则由骡马驮载,5月3日到达战场立即加入战斗,战至12日,麦支队一营部队突遭日军袭击,经国军第88团驰援,激战一日解围,17日攻克密支那机场。四个月来的行军和苦战,造成麦支队官兵极大伤亡和病患,伤患躺在用两根竹竿套上同僚夹克的担架上,一路抬到可起降小飞机的临时机场载往後方救治。

麦瑞尔将军在驻日期间曾患心脏病,现在又饱受热带疾病侵袭,引起心脏病复发被紧急送回後方疗养。他的部队也因连月不断征战而伤亡惨重,剩下不到五百人,奉命退出战场。7月,美国国防部授予麦支队「杰出部队褒扬令」〔Distinguished Unit Citation, 1966年改由国会颁发「总统部队褒扬令」(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全体官兵均获赠「铜星勋章」(Bronze Star)。八月,麦支队整编为陆军第475团。

麦支队是二期间美国派往中印缅战区唯一的陆军作战部队,战後仍承袭传统,於1960年代改编为陆军第75团,俗称陆军游骑兵团(Rangers Regiment),只有二千三百人,曾在格拉纳达及巴拿马战役中屡建奇功。2000年11月11日,麦支队退役老兵还在乔治亚州的Fort Benning举行退伍军人节的纪念庆典。

游骑兵至今仍不改徽章上的青天白日,显见其珍惜半个世纪前,在印缅和中国驻印军的精锐部队并肩抗日的结盟情谊。

2000年年底孙将军百岁冥诞,资深战史专家大卫DangerCode;奎德(David L. Quaid)代表麦支队协会(Merrill’s Marauders Association)致函台北,表达他们对「常胜将军」孙立人的崇敬。

麦支队协会在每年的年会上,都要展示史迪威将军、麦瑞尔将军,和孙立人将军的照片,以及制服、徽章、枪械等纪念品。奎德说:「军事方面,最困难的问题,莫过於协调不同国籍的军队对抗共同敌人,然而史迪威将军与孙立人将军在北缅战场合作无间,证实了这难题是可以成功克服的。」

1945年麦瑞尔将军伤势复原後,调任第十军参谋长,驻硫磺岛,战後在驻菲律宾美军顾问团担任要职,1948年以中将退役还乡。他在家乡New Hampshire出任公路局长,深得人望。然而当年在中缅印作战时所受的伤及患的病,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不幸於1955年逝世,得年55岁。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頁/共2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