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呼胜利
第一阶段,从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是充分肯定阶段。这一阶段,正是百团大战进行的时间,从中共中央到中央军委、从八路军总部到各战略区领导人,纷纷发表文章和谈话,盛赞百团大战;
第二阶段,从1943年至1945年中共七大,是基本肯定阶段。这段期间对于百团大战的评价,虽然从总结教训的角度也谈到了其中的一些消极方面的问题,但总体上还是比较客观、有分寸的,是持基本肯定态度的;
第三阶段,从1959年庐山会议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前,是全面否定阶段。由于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百团大战也成了其一条“罪状”而遭到各方面的口诛笔伐;
第四阶段,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现在,是从总体上给予基本肯定阶段。随着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对彭德怀的平反,在党史、军史界和当年参加作战的一些老同志,从总体上重新肯定了百团大战。同时,也指出百团大战尤其是第二阶段,八路军进行了与装备不相适应的攻坚战,过多地消耗了抗日军民的力量,给尔后抗战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总体评价是基本肯定。
抗日战争 时期,八路军总部为打击日军的“囚笼”政策,缓解国内日益严重的抗战形势,争取华北战局有利的发展,影响全国的抗战局面,克服国民党顽固派妥协投降的危险,自1940年8月起指挥华北各地的八路军(第115师和山东纵队除外)对华北敌后的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主要目标是正太铁路)展开了一次全面的大破袭,从而上演了一幕震动中外的百团大战。60多年过去了,对这次战争功过是非的评说现在已基本定论,但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和争议却远未结束,有关百团大战的话题仍然是党史、军史界的热点之一。
众所周知,百团大战实际上是一次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那么,八路军当时为何要发动这样一次战争呢?八路军总部在酝酿此次战争时是如何考虑的?在百团大战正式打响之前又是如何称呼此次交通破袭战的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得回顾一下当年的那段历史。
1940年春,中国的全国抗战已进入到第四个年头。四五月间,世界形势风云突变。 纳粹德国 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席卷了半个欧洲,气焰甚是嚣张。欧洲战局的急剧变化,大大刺激了日本帝国主义争夺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的欲望。为迫使蒋介石屈服,尽早结束中国战事,日本帝国主义一边加紧对蒋介石进行政治诱降,一边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封锁和 军事 压力。
日本趁法、英两国无暇东顾之机,迫使其关闭滇越、滇缅公路,切断了中国的国际交通线。五六月间,日军还在中国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枣(阳)宜(昌)战争。同时,日军的航空部队对重庆、成都等中国内地进行狂轰滥炸,还扬言要在8月份南进昆明,北攻西安。另一方面,日军为达到彻底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的目的,进一步加强了对华北交通线的控制,同时整治运河,增设据点、碉堡、封锁沟、封锁墙,开始推行其“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在日军的“囚笼政策”蚕食下,华北抗日根据地日益缩小,许多根据地变为游击区。根据地的人民深受其害,迫切要求痛击日本侵略者,以摆脱抗战困境。
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的全面施压,使国内?部分人发生了恐慌,对抗战前途更加悲观。非常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妥协投降的空气日益严重,消极抗日、积极***的暗流不断涌动。在这期间,蒋介石的代表与日方代表在香港、澳门进行了多次秘密接触和会谈。有的国民党军队甚至打着“曲线救国”的幌子投靠日军。此外,日伪顽还在华北地区到处散布八路军“是搞乱的军队”,八路军“专打友军、不打日军”,八路军“游而不击、只吃饭不打仗”等众多谣言来迷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