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中法战争 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 洋务运动 ,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这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共进行了五次对外战争,中法和约是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当时的环境应当说对中国的自强相当有利。
实际上,当时中国的经济、 军事 实力并不比日本差,从经济上看,甲午战前日本的重工业还比较薄弱,轻工业中也只有纺织业比较发达。钢铁、煤、铜、煤油、机器制造的产量都比中国低得多。当时日本共有工业资本7000万元,银行资本9000万元,年进口额1.7亿元,年出口额9000万元,年财政收入8000万元,这些指标除了进口量与中国相当外,其它都低于中国,说明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和中国一样并不强盛。从 军事 上看,日本在甲午战前的一二十年里,竭全国之力提升 军事 实力,尤其重视海军建设,到1893年,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1万吨,与中国海军主力 北洋舰队 相当(中国还有广东、福建水师)。日本常备陆军22万人,总兵力不到中国的一半,武器装备也相差不大。很显然,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不像 鸦片战争 时大刀长矛对坚船利炮那样悬殊,有的方面如海陆军总量中国还略占优势。也就是说,甲午战争中国之败,并不是败在军事力量上。
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到中日战争时, 洋务运动 给中国带来的经济与军事水平,远胜过几乎同时进行的明治维新。只有一点,就是大清帝国战败了,这只是军事上的失误,而不是大清落后,无知的。国人以战争上的失误就而无视比明治维新还要有成就的 洋务运动 。
比方说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经济,没有可以否认德国在二战前的经济与军事差,但战后德国也是一无所有,就像大清帝国一样,大清被打败了啊,并不是大清没有成就。
以中日二次大战对比,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期,中国的经济与军事力量完全不是日本的对手,
以上可以得出,使中国人民落后的不是满清,而是民国政府。从1911年到1937年的民国政府有26年的时间,就算一无所有,也有26年的时间去发展。只有大清帝国做到了用近三十年的时间从一无所有发展到亚洲军事,经济第一的水平。
本文内容于 9/28/2009 4:39:24 PM 被战国战神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