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逐鹿”也作“逐鹿中原”,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汉书·蒯通传》也有类似记载。
蒯通,范阳(今河北定兴固城镇)人。原名彻,史学家为避汉武帝刘彻讳,将其更名通。蒯足智多谋,胸怀经天之志,在归附韩信后,曾劝韩另立门户,与项、刘三分天下,但韩没有采纳。不久,韩因与人密谋叛刘,被吕后诱杀。刘邦得知此案与蒯通有涉,即下令拘捕之,并要煮死他。蒯大呼冤枉,对刘说:“秦朝失去天下(秦失其鹿),天下豪杰欲争夺之(天下共逐之),谁都想干一番似你所干的事业。这样的人太多了,你能把他们杀绝吗?”汉王闻之有理,于是赦免了他。
应该说,蒯通的这番言论是颇有道理的,秦末汉初,项羽、刘邦争霸天下。当时,项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汉王定都南郑(今陕西汉中),但双方争夺的重点,则是郑州地区。郑州本是中原腹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在长达两年半之久的“楚汉战争”中,尤其三大极具影响的战斗,均发生在京(荥阳)索(水)之间。
公元前205年5月,双方为争夺著名的“敖仓”之粟,项围刘于荥阳,纪信装扮汉王,才使刘邦得以逃脱。一年后(公元前204年),刘邦乘项羽东击之隙,出兵广武,项羽回师反击,双方对峙数月,后刘败而西撤。第三次因项羽部将失去成皋,刘军再次出兵广武。此时,因长期征战,双方早已“龙疲虎倦”,不堪重负,刘邦只好于公元前203年9月,派陆贾至项羽处,请求议和,但未果。后又遣侯公进行游说,双方才达成停火协议。正如《史记·项羽本纪》所说:“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以东者为楚。”这样看来,项、刘两军逐鹿中原,中分天下,其争斗的中心,就是我市荥阳。
后世将“中原逐鹿”喻为群雄竞起,争夺天下。所以唐代有名的谏议大夫魏征,在所作《述怀》一诗中,才有“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戍轩。纵横计不成,慷慨志犹存……”之咏叹。可见到了唐代,“中原逐鹿”这一成语,已经广为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