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视剧《成吉思汗》的播出,网上既有叫好者,也不乏叫骂声。本来,对一部影视作品---它的作用原本就是娱乐,只不过我们后来一厢情愿地给它附加上了教化的功能---有褒有贬纯属正常,但那只是仅就艺术性而言,一个负责任的编剧和导演,当他在传递着某种讯息的时候,他不能也不应该忘记,自己身处的地位和处境,以及民族的感情。
现在清宫戏看得多了,耳朵里充斥着“奴才遵旨”的“喳”声一片,也许是对中国人奴性的深恶痛绝,这次央视在黄金时段又上了充满着“阳刚之气”的蒙古大汗,望着那万骑奔涌、铁蹄翻飞的场面,似乎真能激发起人的血性了。
但真正有血性的人中国人不会忘了,即使是历史已经过去七百余年,即使蒙古人和以后的满族人在中国建立过空前的大帝国,即使现在这两个民族已经成为全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仍不应该为它们当年的暴行涂脂抹粉,大唱赞歌。
死缠着历史旧帐不放,会看不到前进的方向,而随意为历史画卷涂抹颜色,则更是可耻的行为了。
《成吉思汗》究竟想要宣扬的是什么呢?
是用暴力统一世界吗?是疯狂地开疆拓土吗?中国儒家文化历来崇扬“温柔敦厚”,与它们是水火难容的。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侵者并不鲜见,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每次都给中原文化与经济带来巨大破坏,其影响力是不小的,其中蒙古与满族还占领过中国全境,并建立起帝国,并有过辉煌一时的荣耀。
游牧民族入侵的特点就是劫掠,疯狂地劫掠。所到之处,屠杀成年男子,抢夺财物,掳走妇女和儿童作为战利品,铁蹄所到之处,哀鸿遍野,白骨如山。自秦统一北拒匈奴、两汉抵御匈奴、唐击突厥,至五胡乱华,直至两宋长期被侵扰、国力难继,无法保持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到最惨痛的元、清。
历史表明,凡一个强盛的中国崛起,也很少主动大规模地向北进击那些“蛮荒之地”,对少数民族没有土地要求,而当中原纷乱或国力衰竭之时,就是游牧民族南下掠夺甚至侵占的时机,而战乱造成的损失,那是难以清点的。我们历代祖先在战乱中所遭受的流离失所、痛失亲人的痛苦,那也是难以表述的。
也许是历史长河冲淡了一切,在当今社会,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组成部分,可能鲜有人去仇恨、排斥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的后代,但应当指出的是:我们更没有理由,去美化他们当年的侵略与屠杀,为他们造成中国战乱、人民痛苦而大唱赞歌。这就如同狼要吃羊是它的生存本性,本无可指责,但并不能因此而推崇,为它的噬血成性而赞美它吧?
这样的历史观让人不寒而栗,更让人震惊,当岳飞、文天祥们不再成为民族英雄的时候,那我们是不是该树立起成吉思汗、努尔哈赤这样的英雄呢?
直到现在,欧洲仍然对七百年前的“黄祸”心有余悸,当我们私底下为一部分中国人曾经纵横欧洲而沾沾自喜甚至引为荣耀时,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指责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呢?
战争是政治的产物,它也是有先进性与落后性的差别的,这点万万混淆不得。如果只以胜败来决定战争的正义方归属的话,我们社会就会被暂时的荣耀迷失理性的眼睛,成吉思汗是了不起,他率领一个落后的、以游牧为生、以劫掠聚财的民族,经过血腥的屠杀,建立起一个在中国版图上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大帝国,但他仍然不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也绝不是中国人的骄傲,更不应该是中国人的英雄!
什么时候,我们能用自己的大脑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时候,可能就是已经显现出腐败迹象的“精英政治”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