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昆曲又称昆剧,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同。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风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到万历末年,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首,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吴门”。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曲坛。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奏乐器。由于表演艺术的全面发展,脚色行当自然越分越细,如老生分副末、老外、老生;旦分老旦、正旦、作旦、刺杀旦、五旦、六旦、耳朵旦等。各行脚色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京剧、越剧、川剧、湘剧、婺剧等,都受其深刻影响,仍保留着昆曲的部分剧目、声腔和曲牌。至今浙江、上海等地还有独立的昆曲剧团,继续演出。这个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仍然散发着她的独特魅力。

编辑/孟仙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