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1月7日在其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艺术名列其中。

古琴又称“七弦琴”,顾名思义,它是七弦构成。它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今天所能见到的“古琴”,在约二千年前就基本定型,再早的“琴”, 各种制不一,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的证明,古琴定型之前还用五弦,定音与现在的古琴差不多。古琴还是古代人修身养性 ,自己弹自己听的乐器。如孔子当年跟师襄子学琴,就成了一位难得的好学生和优秀的琴家,这则故事也为后人所称颂。它的演奏技法非常丰富,在右手八法,右手四法的基础上,加以种种变化与复合,发展出近五十多种不同指法,演奏者可使用一旋律奏出几十种不同的音色、色彩丰富,再现力强。主要作品“梅花三弄”、“流水”、“醉渔唱晚”等。 古人之说“琴、棋、书、画”中的“琴”即指古琴。

古琴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琴歌、独奏两种。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主要在士以上的阶层中流行,秦以后盛兴于民间。关于以琴为声乐伴奏的形式,早在《尚书》中,已有“搏拊琴瑟以咏”的记载。周代,多用琴瑟伴奏歌唱,叫“弦歌”,即唐宋以来所谓的琴歌。从汉代蔡邕所著《琴操》中,有歌诗五曲,即周之弦歌,其中的“十二操”、“九引”以及“河间杂歌”,都是援琴而歌的。

编辑/孟仙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