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7日,他评论说,中国参加战争的诸报告“基于战俘们的口供,而且未经证实,因此是不可接受的”。而且,他把正和美军交战的中国士兵低估为无足轻重的志愿者或流浪汉。第二天,威洛比向华盛顿报告了他的情报评估结论:
从战术的观点来看,由于节节胜利的美军师全面投入战斗,因此,进行干预的黄金时机看来早已过去;如果计划采取这一行动,很难设想,会把它推迟至北朝鲜军队的残部气数已尽的时候。与此同时,麦克阿瑟几乎完全赞同其手下情报部长的判断。
他在11月4日向参谋长联席会议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认为中国军队出现在北朝鲜并不意味着中国打算全面干预,虽然这种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可能性”,但是有许多逻辑上的基本理由可以否定这个结论。显然,远东司令部在情报评估上最有权势的两个人物,对中国是否出兵朝鲜所做的判断是基本相同的。
远东司令部和中情局对中国出兵的轻视,尤其是对中国出兵规模的误判,恰恰是美军在朝鲜战场上采取下一步行动所遭遇重大失败的直接原因。
当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1月6日胜利地结束第一次战役,并主动向山区撤退以诱敌深入、准备再战时,美国人却感到十分意外。各军事部门的情报机构纷纷猜测中国军队突然后撤的真实原因。只不过,无论是远东司令部情报部门还是在前线作战的各军情报部门,均不仅在战术上错误地解释了中国方面的意图,尤其是极大地低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的兵力。
其中,有的情报部门提出,中国人只是为顾全面子而试探性地阻止联合国军,也许他们遭受的打击太重了才不得不后退的;另一些情报部门则相信,中国军队撤退回去是为了保护鸭绿江上的发电站。就在第一次战役结束的当天,远东司令部情报部长威洛比把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的兵力总数评估,由一次战役结束前的1.6万人提升至3万~4万人之间,距离真实的兵力总数相去甚远。
受此影响,中情局也在同一天的本编1226文件中做出相同判断,“估计中共目前在北朝鲜的军队总数大约在3万~4万人之间”。
第八集团军情报部门更是盲目地追随远东司令部的情报评估结论,情报部长詹姆斯·塔肯中校依然没有弄清楚中国方面的意图和兵力,他继续认为,中国将不会卷入朝鲜战争,相反,中国的部队在10月底发动攻击后,已经撤退到防守状态,以便保护鸭绿江上的水力发电站。事实上,在威洛比巨大的阴影下,塔肯不可避免地要犯和他的上司同样的错误。
而这些错误的情报评估又直接给美国军事部门以相当大的错觉,使他们误以为中国害怕和美国之间发生战争,因而普遍认为中国出动的少量象征性军队纯粹是出于防御目的,且畏战后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