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从颉庙碑》看汉碑在形制上的特点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西安碑林收藏的《仓硕庙碑》在造型上非常特别,为“圭”形状,即上尖下方。“圭”状器,常作为古人在祭祀时与神灵相通之器。至汉代。国家把圭列入五瑞之一,成为一种极其崇高的信物,“执圭在手”表示忠诚。因此,汉碑的造型自然也就采用了“圭”的形状。

在《仓颉庙碑》上,还发现一个圆孔,界于碑首与碑身之间。此孔的学名叫“穿”。关于“穿”的解释有两个:其一,是为了方便拴牲畜或下葬时系绳所用;其二,是“神主”的象征。所谓“神主”,即牌位,一般以木质为主,中央穿孔,有通达四方之意。

《仓硕庙碑》的碑额为篆字题刻,这是汉碑的又一大特点。后世一直沿袭。

这通石碑。刻于东汉延熹五年(162年),原立于陕西白水县仓颉庙,1975年移入西安碑林。

中国陕西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