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9月11日电(记者冯国)作为世界史上第一个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是什么保障了唐长安城总体格局300余年基本没有大变动?在日前举行的"唐代城市建设学术研讨会"上,知名文保专家、西安文物局韩保全研究员认为,"隋唐长安城一直遵循着初建时的整体格局,在中国都城建筑史上十分罕见。究其原因,关键是在都城初建和续建过程中有一个可供遵循的完备周详的总体规划。"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都城的建筑史是其灿烂的篇章之一。据北魏骊道元的《水经注》载,历代列国的故都有180余处,加上其后的都城建设,中国拥有的历代都城不下200座,堪称世界之最,致使中国目前仅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就有100多座。西安是13朝古都之地,历史上面积近84平方公里的唐长安城更是举世闻名;它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主要续建于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形成由宫城、皇城和郭城三部分组成的巨大城市,其中宫城是皇帝居处的宫殿,位于郭城北部正中,其南是百官衙署所在的皇城,而外郭城则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向东、南、西三面展开,分布着贵族宅邸、民居、寺观和集中着手工业与商业的东、西二市。在历经繁华300余年后,被五代时期的朱温(公元904年)毁弃。
长期从事西安都城研究与保护的韩保全介绍说,纵观唐代的几项大工程,如初唐的大明宫、玄宗时的兴庆宫等,都没有对长安城的基本格局造成重大影响。隋唐长安城是依照一个制度精严、设计周详、布局井然的总体规划施工建设的。它是既吸收了历代都城经验、又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有所创新的规划。这种格局打破了了经往都城"前朝后市"的传统,将朝、市位置互易,把宫城置于城北正中,北有禁苑,东、南、西三面有皇城、坊、市和郭城的拱卫,有效加强了对皇帝所居宫殿的防卫。同时,专设皇城把中央衙署集中在宫城南出的大街两侧,以区别开民居民宅的作法也是前所未有的。此外,以往都城建设忽视商业集市、民居里坊造成城市结构性弊端,如汉长安城内宫殿占全城面积三分之二以上,但隋唐长安城的宫殿与衙署只占全城面积的10%,考虑到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顺应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趋势。
韩保全认为,长安城总体格局的确立主要得益于当时的城市规划家宇文恺。他说,"宇文恺充分地吸收了传统都城建设的经验,又深刻地理解了社会的未来发展及其需要,并满足了当时皇权的需要,从而使隋唐长安城采取了南北中轴纵贯全城,东西左右均衡对称,坊里排列整齐的棋局式的规划布局,突出了帝王坐北朝南、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集权。这既符合《周礼》对王城的理想描述,又结合自然地形高低和水渠流布,一定程度地附会了经典著述《周易》和天人合一的观念,终使长安城具有了容纳百万人口的'大肚量',为各国人民间的文化、物质的交往和精神思想的创生提供了规模空前的生活舞台,遂成为农业时代难以超越的都城典范,对中国后世都城,乃至周边国家的都城建设和社会生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华网陕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