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安的卫生防疫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古都长安在卫生方面曾经开创过我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的许多先例。其中有的对当今

的社会生活和卫生改革还不乏参考价值。

最早的医事管理制度

公元前11世纪,周都镐京地区的民问医药活动,出现“医”与“巫”分离之势,社会上

以医谋生者渐自形成职业阶层。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西周国都镐京(今长安县斗门镇

附近)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专门医事制度。制度确立:全国最高医药卫生行政官职是“医师”

,封其为“众医之长”,授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等职权。制度规定,“凡民

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古代把尽天年而老称“终”

,夭折而亡叫“死”。老百姓病故属于什么性质,由经治医生分别写明白,上报“医师”存

档。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死亡病历报告制度。对于在宫廷为帝王服务的医生,“医师”对其实

行“岁终稽其医事,以制其食”的管理办法。即是实行年终考核,按医疗成绩优劣规定俸禄

等级,分为“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五级。这在

当时,诚然是一种先进的报酬制度。就今而论,它也毫无“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

”色彩。

最早的卫生立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历经五百四十多年诸侯称霸大乱,最终并灭六国,完成统一中国

大业。秦始皇在创建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过程中,也十分注重卫生立法建设。一方面从律令

上对医生提出赏罚严明的奖惩制度;另一方面将诸多涉及国计民生的卫生习俗加以总结,用

法律形式确立下来,强令人人遵守,违者绳之以法。形成我国最早的卫生立法。例如:“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所-下,得车愈多。”意思是说,医生为秦王能-疖肿痤疮的溃疡疾患者,奖车一辆。凡-秦王躯体下部隐匿之处的难治之病,奖给车的数量便愈多。譬如有位医生治好秦王的痔疮病,即获得类似今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陈列的铜车马造型的车五辆。这无疑对高明的医生是一种鼓励。

“隶臣有巧不为仆、养”

这是说,但凡有技巧的臣民,可以免除为达官皇亲干“仆、养”之苦,令其发挥技巧特

长为国家服务。从法律上对有技术的人加以保护和鼓励,在执行过程中,特别对有医术的人

加以照顾。这与后来秦始皇焚书时不烧医书相符合。

当然,在《秦律》中对医生的工作失误也有最残酷的惩罚规定。例如“不验辄死”。给

帝王诊病若效果不应验动辄就赐以死罪。

“弃灰于道者黥”

这是一条维护城市街面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律令。如果有人将灰烬(垃圾)随意倾倒

在街上或其它公共场所,将要受到在其脸部雕字刺黑作众目睽睽标志的制裁。

“诸候来客,以火炎其衡轭”

这实际上堪称我国最原始的海关交通检疫法制。它要求城市设防人员,对诸候来客的车

马,必须以柴火燎烧其车辕、车轮、挽具、消除其上面可能附有的昆虫等传播疾病的媒介物

,达到消毒目的方可准许驶入京城之内。这种有效的交通检疫措施,一直到公元前104年汉

长安城建成之时,还被视为管理好城市卫生的一大法宝子以沿用。当然,汉长安城还启用了

更先进的。当时称作“翻车鸟”的洒水车,洗消街面。

“仓鼠穴几何而当论其谇”

这一条律令规定,检查粮食仓库凡发现有鼠洞者按鼠洞数目的程度量刑处罚。如,发现

老鼠洞穴三个以上者,对仓库管理人员罚款一盾(货币单位),老鼠洞在两个以下者,则要

受到斥责、训诫的处罚。可见,在灭鼠工作中采取罚款措施早在秦始皇时期就有立法条文了

最早的古代医院

古代长安的医疗设施,从西周建工医事制度,到秦、汉大兴太医院,都是专为帝王及其

宫廷皇亲王妃而设。真正面向平民百姓的医疗机构,始于西汉晚期。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瘟疫流行成灾,危及京城。朝廷明令“腾空房舍,设置

医药”。长安城出现了与健康人隔住的“时疫病坊”。这便成为我国古代最早的传染病医院

。公元5年,又征召天下通晓医术本草方术等有学问的人才到长安就职,充实医疗力量。

魏晋南北朝时期,医院模式改观,选择旷场独立建馆,提供京城内外病人居住,太医署

派遣医师治疗。到了唐代长安,出现了兴办医院的鼎盛时期,长安城有官办的“养疾坊”(

主要收容贫病交加的平民百姓)。“将理院”(收治文臣武将的有病之人),也有私人办的

“病坊”(兼营草药),还有佛教寺院办的收治僧侣病患的“悲田坊”和收容卧道病乞的“

福田院”,医圣孙思邈还在朱雀门附近专为麻疯病办过“病人坊”,可谓古代最早的专科医

院了。

最完善的医学教育机构

公元624年,唐朝政府在长安设立了最为完善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太医署医校分

医科、针科、按摩、咒禁四个学科。其中的医科分设体疗(内科,学制7年)、疮疡(外科

,学制5年)、少小(儿科,学制5年)、耳目齿(五官科,学制4年)、角法(理疗科,学

制3年)等五个专业学系。医校还设立药学部,有药园地三顷,招收药童为生。整个医校师

生员工达273人。太医署每年分月、季、年,进行三次学业考试。月考由博士担任主考,季

考由太医令、丞主持,年终总考由朝廷命官太常寺卿或少卿到场主持。毕业学生按其考试成

绩分别录用授予不同档次技术职称。成绩优异者授予“医师”,其次是“医正”、“医工”

,仅及格者只能取得最低级的“医人”身份。毕业考试不及格者限定两年补考期,若再不及

格即令退学。这是我国古代最早最完善的医学教育机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医科学校。

比公元846年欧州创办的萨勒诺医校早两个世纪。其考试制度之严谨,毕业归宿之合理,对

当今医学教育体制改革尚有启迪作用。

最早的国家药典

公元657年,唐朝政府在“征天下郡县所出药物,并书图之”普查全国药物的基础上,

诏令李勣、长孙无忌领衔,由长史苏敬等20余人组成编纂写作班子编修本草。公元659年8月17日完成书稿终审,定名为《新修本草》,由国家颁布出版。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原书54卷,载药850种,文图并茂,博练方术,在我国沿用了三百多年。公元713年,日本国开始有该书传抄本。日本国古史《延喜式》载:“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令人遗憾的是,现仅有该书敦煌残本,尚存于巴黎图书馆。

最古老的中药店

西安市南大街(钟楼东南侧)曾经有一家“唐世万金堂”的中药店,这是从唐代流传下

来一直到公元1956年未变更字号的一家最古老的中药店。据这家药店末代东家寇从浦先生谈

,药店还保存有唐代时药店的一个流水帐折,上面还有唐初名将尉迟敬德曾在这家药店抓过

药的帐项记载,被店中视为珍宝。令人十分惋惜的是,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之后,这件

珍贵之物竟不知所终,成为不能佐证寇先生言谈的一宗历史遗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