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上有十多个朝代在关中建都,西安曾是我国古代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所以,道路建设之宏伟、交通运输之发达位居全国之首,在我国交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周朝周武王灭商,统一中国,定都镐京,有陆路通向中原,保证了兵马战车的通行和货
物的运送。秦秋战国时,秦国已有了管理道路交通的机构——驲置(即驿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车同轨,大修驰道(相当今天的公路干线),把六国的道路整修沟通,推行标准化,道路宽广,中央宽三丈,是皇帝的御行道,两旁是人行道,路基用铁杵夯实,两旁植松树等。汉代在秦代的基础上将驰道扩建伸延,形成了以京城长安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网:东线出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经洛阳,至定陶,到临淄,通今山东省。此线又有三条支线沟通黄河南北。南线修栈道,过秦岭,经汉中,通益郡(今云南晋宁东)。西线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抵陇西(今甘肃临洮),经河西走廊,通今新疆及其外的西域各国,横跨欧亚。北线经陕北,直达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此外还有东北线,过蒲津(今山西永济),经平阳(山西临汾)、晋阳(山西太原),到通平(山西大同)。东南线,经蓝田,越秦岭,出武关,到南阳,达江陵,水陆兼并,直达番禹(今广州)。
秦汉时期的交通管理兼有通讯功能,设置亭、传、邮、驿机构。亭十里一设,承担普通
旅客食宿接应;传是供官吏食宿交通,备有车马,分段行驰;邮是五里一设,专管传递文书
;驿三十里一设,专供奉使来往,也兼传送文书的功能。
 p;隋唐时代是我国水陆交通发展的一个高峰,有南北运河、通济渠、永济渠等大型运河工
程,陆路交通更加发达。管理实行一体化的驿馆,每三十里一设,形成以长安为中心的驿路
系统。主要干线:东至洛阳、汴州(开封),再分二路,一至登州(今山东蓬莱),一东南
至扬州、杭州、洪州(南昌),以达广州;西南经汉中,至成都、渝州(重庆);西北有二
路,一至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一至凉州(武威)、沙州(敦煌),以通西域;北线至
夏州(今内蒙乌审旗南)、天德军(今内蒙乌拉特前旗北);东北至太原、幽州(北京);
南至江陵,经潭州(长沙),达广州。此外还有通往今云南大理、西藏拉萨、内蒙哈尔和林
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驿站。
宋元两代在隋唐水陆交通的基础上扩充加大密度,沿袭唐代馆驿制度。宋代赵匡胤陈桥
兵变,黄袍加身当皇帝就发生在陈桥驿(开封北)。
明清两代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交通网,道路管理设馆驿。在东北和西北边疆设站和军塘
(如在今甘肃安西、新疆哈密设军塘,兼有军事性质)。到了清末和民国初,近代的火车、
汽车、轮船以及电话、电报的兴起,驿站失去作用,以铁路、公路、轮运代替了昔日的水陆
交通和驿馆。
西安自宋以后,国家建都在开封、杭州、南京、北京,随着-中心的转移,失去了全国交通中心的作用,然而仍不失为沟通西北和西南的交通要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