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背后的故事:《房中术》被日本人发表!(5)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我国陶瓷学家对“陶瓷器”的区别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马王堆《遣策》中区分“土器”、“瓦器”和“资(瓷)器”的论点,也许可以说是“马王堆陶瓷标准”。

所谓“土器”,是一种用细泥模印或捏制的钱币仿制品,其中“土珠玑”是状如珠子的泥团,“土金”是用泥土压印“郢称”字样的仿黄金铸币,“土钱”则是泥土模印的“半两”之类的仿铜钱制品,根据目测,其烧成温度大约300℃左右,用手一捏即碎。

根据出土实物目测,“瓦器”的质地较“土器”坚硬一些,估计其烧成温度为700℃左右。

资(瓷)器——据《遣策》记载,有:鱼?一资,内?一资,鱼脂一资,肉酱一资,爵(雀)酱一资。“资”是一种印纹硬陶。器形有罐、壶和瓿。火候很高,根据目测,其烧成温度约1250℃左右,其坚硬程度类似“瓷”。

有关“资”就是“瓷”字之说,最早是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提出来的,笔者曾争论说:《遣策》中的“资”是器物名称,而不是指质地。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资”不是单一的“罐”、“壶”或“瓿”,却是单一的、质地坚硬的“印纹陶”,说“资”就是最古老的“瓷”字,也有道理。

目前我国陶瓷学界有关陶瓷的区别众说纷纭,没想到早在两千年前,古人就已提出了“土器”、“瓦器”和“资(瓷)”器的论点。今后写陶瓷史不应忘记这一“标准”。

周世荣,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1931年7月生,湖南省祁阳县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班,198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古文字教师班。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钱币学会常务理事会学术委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钱币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马王堆医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七五”重点研究项目《长沙窑》课题主持人。撰写文章和论文200余篇,主要著作中《马王堆养生气功》于1991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历史文献图书及医学工具书铜奖;《马王堆汉墓“聂币”考》获1993年中国钱币学会最高学术金奖----金泉奖;2008年《长沙两汉泥(金)钣——“金”“千金”》再获金泉奖。

第一頁    上一頁    第5頁/共5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