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3a3轻型坦克
解放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节节败退。为了对付人民解放军灵活机动的运动战,国民党军于1946年开始筹建快速纵队。快速纵队由步兵师(旅)加强战车营(约40辆坦克)、搜索营、工程兵营、汽车团和炮兵团等组成。第1快速纵队于1947年1月4日在鲁南战役中被歼灭。第2快速纵队于1947年在豫北作战中被击溃,后又重建,由战车第3团第3营配属给步兵第125师编成(师长陈仕俊任司令,战车第2团团长吴文芝为副司令),并被编入孙元良指挥的第16兵团序列内。第3快速纵队以步兵第96师为编成(师长邓军林兼纵队司令,刘志道为副司令),该纵队编在邱清泉指挥的第2兵团序列内。第4快速纵队由步兵第118师为主编成(师长尹钟岳兼纵队司令),该纵队在黄维指挥的第12兵团序列内行动。
在淮海战役中蒋介石孤注一掷,投入装备精良的3个快速纵队,以及嫡系的装甲机械化部队,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所投入的装甲机械化部队主要有:战车第1团、战车第2团、装甲炮兵团(即榴炮第5团)和徐州“剿总”直属装甲汽车营。坦克装甲车辆总计约250辆,包括m3a3轻型坦克、m5a1轻型坦克、t-26轻型坦克、95式轻型坦克、m4中型坦克、lvt水陆输送车、36式装甲汽车等。然而,事实却令蒋介石大失所望:3个快速纵队形同虚设,实战中从末集中使用过;战车部队也都是以连为单位分散配属步兵战斗,结果都被人民解放军打得落花流水。
徐东阻击战“国军精华”被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