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攻金门失利 蒋介石喜极而泣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台湾《中国时报》21日刊文,介绍了1949年,解放军夺取金门的作战计划失利,即古宁头战役的一些内幕。

文章摘编如下: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的三天古宁头战役,解放军进行夺取金门的作战计划失利。蒋介石听到古宁头胜利,喜极而泣,因在过去几年的内战,“国军”从未打过胜战,不是降就是溃或是逃。

古宁头一役使“国军”“恢复信心”。打仗靠自己,古宁头一役使“国军”了解到要想生存,就必须阻止解放军渡海。反登陆作战胜利,亦使当局“士气大振”,至少没有“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

然而,当局仅靠自己的力量仍难以克奏肤功,孤掌还是难鸣,依赖外援和强权的协助。古宁头一役使台湾当局“站定脚跟”,朝鲜战争爆发则使台湾成为美国搞冷战的力量的一环。杜鲁门下令“台湾海峡中立化”以及派遣第七舰队“巡弋”台海,让台湾当局从“飘摇”中走出来。

二三十年前,台湾一群战史研究者曾为古宁头战役首功是汤恩伯还是胡琏而进行一场笔战。比较持平的说法,应是汤、胡皆有功,汤其时虽是一介“光棍司令”,但他以福州绥靖代主任的身份对浙闽沿海小岛的部署作了准备,其中包括金门。

蒋介石和汤恩伯在大陆解放之际身边都有日本军人顾问。据说当过“北支那方面军”的根本博中将(化名林保源)即向汤恩伯做出部署浙闽沿海小岛以拉长国共对峙空间的建议,一方面伺机反攻,一方面强化台湾防务。因最近日本作家门田隆将专程到台湾岛、金门为其新书搜集资料,很可能把根本博和其它日本顾问的影响与功劳夸大了。

汤恩伯过去所带的部队以“军纪废弛”出名,以致汤军过处,民怨沸腾,抗战时,河南民间就有一句痛苦的顺口溜:“宁愿敌军来烧杀,不愿汤军来驻扎”。内战期间,汤军毫无表现,撤守厦门、金门后不想干了,蒋介石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二日急电金门汤恩伯,对他说:“金门不能再失,必须就地督战,负责尽职,不能请辞易将。”但蒋知道汤不能再用了,开始掌大权的东南军政长官陈诚在厦门解放(十月十七日)后,立即命令原派为舟山防卫司令的十二兵团司令官胡琏出任金门防卫司令以取代汤恩伯。汤代于十月二十二日发布作战命令:“所有金门岛部队,在十二兵团胡司令官未到达以前,均归二十二兵团李司令官(李良荣)统一指挥。”

九千名解放军士兵在十月二十五日清晨三时坐船分批攻金与金门二万五千蒋军(大陆方面称六万)发生激战,二十七日清晨战事结束。四千名解放军士兵战死,五千被俘,其中二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頁/共2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