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析:最惨烈的四平之战失败的原因!(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二十七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到达:“(一)四平守军甚为英勇,望传令奖励。(二)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例如一至二个团],化四平街为马德里。”——“马德里”,指的是一九三九年西班牙内战中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一起为保卫马德里而战斗。

毛泽东的态度是“化四平街为马德里”,林彪的态度则是“尽量化四平街为马德里”。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宣传部长陈沂后来回忆说:“就是林彪本人,当时也没有说过要在四平进行一个大战役,我们全军上下都觉得这样‘且战且退’的打法是合算的。”四平八天的战斗,林彪已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军作战的弱点:没有城市防御作战的基本经验,官兵们只知道向前方射击,缺乏与友邻部队策应的意识;火力配备的层次和纵深都不理想,无法形成有效的阻击火力;战场上没有统一的射击命令与信号,有的部队开火太早,致使敌人临近时弹药不足;部队交接阵地时没有顾及工事的交接,造成接手阵地的部队在工事已全部失效的情况下出现大量伤亡。而国民党新一军却在步炮协同、营连进攻和交替掩护方面都显示出老练的攻坚经验。如果他们在近战时顽强,而不是一拼刺刀就跑的话,此战打下去凶多吉少。但是,毛泽东要求坚决保卫四平:

林:

感(二十七日)电悉。(一)前线一切军事政治指挥,统属于你,不应分散。如因工作繁忙需人帮助,则可考虑高岗等同志来助你,如前线机关以精简为便利,则照现状为好。(二)东北战争中外瞩目,蒋介石已拒绝马歇尔、民盟和我党三方面同意之停战方案,坚持要打到长春。因此我们必须在四平本溪两处坚持奋战,将两处顽军打得精疲力竭,消耗其兵力,挫折其锐气,使其以六个月时间调集的兵力、武器、弹药受到最大消耗,来不及补充,而我则因取得长、哈,兵力资财可以源源补充,那时,便可能求得有利于我之和平。(三)力戒轻敌,每战必须集结全力,打敌一点,以期必胜。此点你已充分注意,望深入教育,一体遵行。毛泽东辰(五月)东(一日)毛泽东的真实意图,不仅是以四平之战赢得谈判桌上的有利地位,而且还要在四平一线将国民党军的攻势彻底遏止,以期达到国民党占领沈阳以南,共产党占领长春、哈尔滨以北的平分东北的目的——既然独占东北已无可能,争取到一半也是胜利。

四平是国共谈判桌上一个重要的筹码

但是,本溪失守的消息传来了。防守本溪的东北民主联军各部队,主力调到了四平方向,本溪城内只剩下萧华指挥的三个团。国民党军新六军、第五十二军、第七十一军的五个师,于四月二十八日向本溪发动全面攻击,萧华指挥各团拼死阻击,战至最后每团每连只剩下十余人,东北民主联军的防线被全线突破。五月三日,萧华命令放弃本溪。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頁/共5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