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格斯(Georg G.Iggers)
让我们来看一下西方。我所想强调的第一点是,并没有一个西方的历史哲学存在。相反,在西方有多重的、复数的历史哲学与史学传统。所以,我们很难用同质化的手段来概括西方思想所有方面的共同特征。但我们也注意到,有一些思想特征在西方重复出现。我们也许可以用来与中国的思想传统做些比较。
最近,彼得.伯克(PeterBurke)曾试图总结西方的史学传统,并举出了其中的十大特征。2我想对此略作重复来作为我们讨论的基础。伯克在对这些特征进行考量的时候,十分谨慎。他指出这十大特点只是“理想典型”,并不一定能照顾到西方史学思想的所有方面。他也不认为西方的这些特点是独一无二的。相反,伯克认为有不少特点也存在于非西方的文化传统中。但这些特点的组合有着一定的独特性,受到了“时间、地域、社会集团与史家个人”的影响。在伯克看来,这十个特点在西方的形成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组合成西方历史思想的一个‘系统’或‘理想典型’”。这十个特点根据其重要性而分成排列上的先后。伯克认为西方史学思想最重要的特点是历史一线发展和进步的观念。与其它文化中循环论的历史观念非常不同的是,西方的这一观念提出历史是累积进化的。伯克指出的西方历史思想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所谓的“西方人的历史观点”和对“历史时代之间的差异性”的认识。接着,他提出第三个特点,那就是西方人注重个人与发展的历史主义思想。与之有关的是第四个特点,那就是伯克所谓的对"集合机构"的重视。换言之,西方史学中对小于国家与民族的团体比较看重。然后是第五与第六,前者指指的是对历史知识论的重视,后者则指的是用因果关系解释历史的作法。第七是对历史客观性的强调。伯克认为第八个特点,即西方史家对量化数据的重视是西方独有的。但在我看来司马迁在《平准书》中已经注意到了因果分析、社会集团甚至统计数据。最后是第九与第十,前者指西方史学中文学形式,后者指西方人对历史中时间与空间观念的重视。
虽然伯克的论述粗看起来颇有道理,但其实问题很多。我所看到的第一个问题(我在下面还要再谈)是,西方文明有没有从古到今而一以贯之,可以与更为悠久的中国文明相提并论?伯克提出的许多西方的特点,如量化史学与史家对空间的重视,事实上都产生于现代、甚至是在二十世纪。这些特点只有法国的年鉴学派、特别是在布劳岱(Fernand Braudel)的著作中才有表现,而布劳岱则吸收了Paul Vidaldela Blache人类地理学的观点。历史进步的观念始自启蒙运动,与基督教思想家、如奥古斯丁的末世说的学术传统有所区别,因为奥古斯丁并不认为历史能在尘世中有什么发展。另一位基督教的思想家,Joachimde Fiore也许有所例外。在中世纪以前,西方作为一个文化的整体并不存在。在这以前是地中海的世界,但与同时代的中国文明相比,缺少共同性。举例来说,希腊、罗马、埃及、波斯和希伯莱等不同的文明在那时同时并存、互相交流,但又保持了各自的特点。直到罗马帝国分成拉丁与希腊两大部分以后,西方的文明才从地中海的文明中慢慢产生出来。在从过程中,罗马天主教会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不能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