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 234 Blitze 闪电

制造公司
Arado Flugzeugwerke GmbH
用 途
轰炸机/夜间战斗机/侦查机 1944年制造 乘员1人 (Ar234B-2)
发动机
2台 900Kg推力 Junkers Jumo 004B
最大速度
740KM/h
升 限
10000M
航 程
1630KM
重 量
空机重:5200Kg 最大起飞重量:9800Kg
外形尺寸
翼展:14.41M 机长:12.64M 高:4.29M
军 械
简 介
Ar234 是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式轰炸机。气动布局很传统,但非常简洁。高单翼,机头十分圆滑。原型 A 系列用一台地面滑车起飞,用机腹下的滑撬着陆。生产型改为前三点式起落架。 A234 速度很高,是 1945 年唯一能在西线活动的轰炸机,其它的轰炸机将不可避免地被盟军的优势战斗机击落。有一小部分被改为夜间战斗机。尽管速度高,为保险起见,仍然有大部分B型安装了护尾20mm机炮。C型装备4台发动机,战争结束前一直在试验。Ar234是一种十分优秀的轰炸机,但参战很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希特勒的“空中贼眼”――“闪电”Ar234侦察机
1944年6月,盟军地面部队在诺曼底建立了桥头堡,在完成力量集结和补给后,盟军准备冲出重围,开辟道路,穿越法国向前挺进。对于想方设法要牵制住盟军的德军指挥官来说,面临的最大难题是:除了前方观察哨所看到和听到的情况外,几乎得不到任何有关盟军行动的情报。
德国空军的侦察部队曾几次试图对盟军的滩头阵地进行拍照,但受到盟军战斗巡逻机的频频袭扰,损失很大,而收效甚微。如何能获得盟军的准确情报呢?
“闪电”粉墨登场
一筹莫展之际,德国空军想到了“闪电”Ar234喷气式轰炸机。于是,两架“闪电”Ar234迅速乔装打扮,在后机身上几乎垂直地安装了一部Rb 50/30航空相机。这种相机使用50厘米长焦距镜头,能够在垂直于飞行线左右12°的范围内进行拍摄,可在9910米的高空沿着航迹拍摄一个约9.7公里宽的狭长地带。
“闪电”Ar234飞机与使用常规起落架的飞机在起降方式上不同,它使用地面滑车起飞、滑撬降落。滑车有3个轮子,为分离式结构,平时放在飞机的下面供起飞使用。滑撬则安装在飞机的发动机下面。在利用滑车起飞时,起飞前准确地对准跑道非常重要,因为这种飞机的横向控制比较困难。当飞机滑跑大约200米后,火箭助推器启动,飞机加速,当时速达到160公里时,飞行员会感到机头变轻,随即推动控制杆松开起飞滑车,“闪电” Ar234就会轻盈地冲向天空,滑车则留在地面。
在起飞中,火箭助推器会耗尽其所有的燃料而失去推力,此时需按动按钮将其抛掉。
利用滑撬在草地上降落时,“闪电”Ar234比使用常规起落架在跑道上降落还顺利、有趣。飞机降落后,必须将其架起来再装上滑车,以便再次起飞。这个过程需要大约20分钟。
这两架飞机被交付给位于奥拉宁堡的德国空军最高指挥部试验分队。这支特殊的部队受德国空军最高指挥部直接指挥。霍斯特?格茨中尉负责带领这支Ar234部队,他和另一名飞行员埃里希?索默少尉一起学习驾驶这种飞机。
在最初的一次飞行中,格茨驾驶Ar234从奥拉宁堡升空后,发现滑车没法脱开,他只得在机场上空盘旋以消耗燃油,在飞机达到降落的重量要求后,他凭借着熟练的驾机技术把飞机成功地降落到了跑道上,飞机滑行到跑道的尽头才停下来。
1944年7月17日,格茨奉命将Ar234分队转移到法国兰斯附近的朱文斯卡,但从一开始就麻烦不断。两架“闪电”从奥拉宁堡起飞后不久,格茨的飞机就发生了发动机故障,他不得不返回。索默则继续飞行,到朱文斯卡安全降落。他的飞机被装上拖车运往机棚,在那里等待着火车把为它量身定做的起飞滑车从奥拉宁堡运过来(由于这两架手工制作的样机存在一些差别,因此它们的起飞滑车无法通用)。而此时,盟军的猛烈轰炸几乎瘫痪了法国的铁路运输系统,起飞滑车无法通过铁路运输。在等待了2个多星期后,起飞滑车才由卡车运抵朱文斯卡。
Ar234A披挂上阵
1944年8月2日早晨,Ar234A为执行首次侦察任务准备就绪。当它被放置在滑车上拖到东西走向的跑道上后,索默进入座舱,系好安全带,完成起飞前检查,启动喷气式发动机。感觉各方面运转正常后,索默松开刹车,加大油门。
起飞一切正常。飞机一面以760米/分的速度爬升,一面以410公里/时的速度向西飞行。随着Ar234A的爬升,空气越来越稀薄,速度也越来越稳定。 20分钟后,索默的飞机爬升到了10363米的高度,此时也接近了战区上空。他做了几次滚转,向下观察是否存在将自己暴露给盟军战斗机的凝结尾迹。值得庆幸的是,此时没有发现盟军战斗机。飞抵瑟堡半岛上空后,他调转机头向东飞行,随着高度的下降,飞行速度达到743公里/时,然后改为平飞,他尽量保持着直线飞行以进行第一次拍照。索默打开相机镜头盖,启动快门。相机中的自动拍摄装置以11秒钟拍摄一幅照片的速度开始工作。
这是一个美丽晴朗的夏日,天空万里无云。索默从有利位置观察到地面没有进行重大战斗的迹象,于是忙于驾机保持直飞,以将最大的范围收进相机镜头。飞抵海岸线时,他已经在10分钟内完成了第一次拍摄。然后,索默驾机做半圆转弯,沿着与第一次平行的航线进入内陆10公里向西飞行,同时进行第二次拍摄。完成后,他又沿着与前两次平行的航线向东飞行,进一步深入内陆10公里进行第三次拍摄。接近第三次拍摄结束时,照相机面板上的计数器显示为零。
完成任务后,索默继续向东飞行,在警惕盟军战斗机的同时,高速下降胜利返回朱文斯卡,成功地降落在草地上。飞机还没有完全停下来,人们就聚拢过来。在索默爬出驾驶舱的同时,机身后部的照相舱也被打开,取出胶卷,立即拿去进行处理。为此,空军专门组织了一个由12名图片判读员组成的小组,全力以赴,在两天多时间内完成了此次任务的原始报告。
索默的这次行动收获非常大,远远超过了前两个月在西线活动的德国空军所有其他侦察部队的收获。在这次不到90分钟的飞行中,他拍下了几乎所有盟军的诺曼底登陆场,带回了380幅照片,这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照片显示:已经有140多万盟军成功登陆法国。
8月2日,格茨驾驶一架“闪电”也抵达了朱文斯卡。在以后的3个星期里,这2架飞机共出动了13次,为德军地面部队指挥官提供了他们期待已久的盟军部队的准确位置。
8月28日,美军的坦克部队接近兰斯,格茨接到命令,把这2架Ar234A飞机从朱文斯卡转移到比利时的谢夫尔。由于德国地面防空部队一直习惯于将接近的飞机视作敌人,因此当格茨准备在谢夫尔降落时,他们就向他开火。一发炮弹准确地击中了驾驶舱底部,飞机的电子设备和液压系统受到破坏。格茨当即停止降落,并发现飞机襟翼和刹车均不能运转,然而飞机仍然可以飞行。无奈之下他飞回了拥有适当的维修设备的奥拉宁堡。
而索默则比较顺利地将Ar234A飞机降落在谢夫尔,然而盟军的坦克部队抵达了该地区。几天后他不得不转移到荷兰的弗卡。索默于9月3日到达弗卡,那时英国皇家空军的100多架“兰彻斯特”轰炸机对该地区的机场实施了不分昼夜的猛烈轰炸。虽然着陆点和营区到处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坑,但索默的Ar234A还是毫发无损地进了机棚。
当时人们断定这个机场再也不能正常使用了,可是第二天,也就是9月4日,其中一些弹坑刚被填平后,索默就驾驶其Ar234A从一条跑道上使用滑车起飞了,最后降落在莱茵地区――“闪电”飞机侦察作战的新基地。
Ar234B接班上任
使用滑车起飞完成侦察任务的Ar234A后被撤回德国,由使用常规起落架的Ar234B在9月份接替上任。Ar234B的机头稍宽,这使飞机的最大时速至少降低了32公里/时,但速度仍然很高,可避免被截击;同时,它的作战半径也有所减小,但是如果执行远距离侦察任务,其每台发动机下还能加挂一个66加仑的副油箱。尽管有这些不足,但相对而言,Ar234B也更具有通用性和适应性,即使没有专用地面设备也同样可以使用。
在莱茵地区,格茨所在的部队被称作“麻雀”分队。该分队已逐渐壮大到拥有9架Ar234B,几乎全天执行侦察任务。然而,由于机场上空有盟军战机巡逻, Ar234B的起飞和着陆或慢速飞行时最易受到攻击。在能见度好的情况下,飞行员立即驾机起飞执行任务。完成任务后返回途中,在未从地面获知确认他们所飞地区没有敌机的信息之前,飞行员一直保持高速飞行,如果发现敌机,飞行员就马上转向附近的备用机场。
除了飞往法国、比利时及荷兰执行常规任务外,“麻雀”分队还飞往英国。10月5日,格茨驾机经2个小时飞抵诺夫卡和林肯郡港,拍摄离开这2个港口的船队;第二天,他又执行拍摄英国南部目标的任务。可是这一次,他驾机刚刚升空就有6架美国P47“雷电”飞抵莱茵地区。当时,格茨收到地面无线电警报后就赶紧抛弃副油箱,同时压下Ar234B的机头以提高速度,摆脱敌机,他成功了,并且带回了一些有价值的照片。但由于抛弃了副油箱,使他不得不削减任务。
同安装了容克斯“尤莫”004发动机的梅塞施米特Me-262“风暴鸟”战斗机分队相比,“麻雀”分队所遇的麻烦要少得多。Me-262在编队飞行时,飞行员需持续加速,这样会减少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而“闪电”在单机飞行时,一旦调节油门减小航速进行巡航,飞行员便不再调节速度,直到着陆。
1944 年11月15日,格茨完成拍摄英国东部机场照片的任务后经过北海上空返航时,在9906米的高空发生了一次罕见的发动机事故。“闪电”开始不由自主地摇摆,似乎一台发动机发生了机械故障,但是哪一台呢?仪表显示2台发动机都工作正常。格茨决定赌一把:关小了右侧发动机的油门,但是错了!那台发动机立即熄火,重新启动,失败了。机身持续摇摆,格茨不得不关闭左侧发动机并保持高速自由滑翔。飞机以令人极不舒服的高速下降,在降到大约1980米的高度时,右侧的发动机突然又启动了。后来他才知道这是由于涡轮叶片受来自左侧发动机偏流的影响而引起旋转装置失去平衡的缘故。
格茨驾驶“闪电”Ar234B在敌占区执行任务长达4个月之久,然而直到1944年11月21日,盟军战斗机飞行员才报告说他们第一次遇见Ar234。那天,美军第339战斗机大队的一架P-51“野马”在为轰炸机编队护航经荷兰飞往德国途中,Ar234进入了其视野。当时,一位美国飞行员报告说:“在 8230米的高度,我们的轰炸机编队上方约300米,这架喷气式飞机向我们的编队接近。这架喷气式飞机好像关闭了发动机,以482.7公里/时的空速飞过编队上空。当时,在我们轰炸机编队的3点钟方位,那架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排烟10秒钟后,加速消失了。"
在1944年9月至二战结束这段时间里,Ar234B侦察机执行任务比较有规律,总是隐蔽地拍摄盟军的位置。1945年年初,格茨的“麻雀“分队被扩编为一个飞行中队,重新命名为第123远程侦察机大队第一中队。还有2个飞行中队也重新装备了Ar234B,一个隶属于第100远程侦察机大队,另一个隶属于第33远程侦察机大队。与此同时,索默也组建了索默分队,装备了3架Ar234B,赴意大利前线执行任务。
1945年2月11日,一架Ar234B被盟军的一架战斗机击落。那天,大卫?费尔班克斯在率领英国皇家空军8架霍克274“暴风”战斗机进行武装侦察时,发现了一架喷气式飞机,他认为那是一架Me262并进行追赶,当Me262在莱茵地区减速着陆时才追上了它并将其击中。实际上,那是格茨部队的一架 Ar234B,由汉斯?费尔登驾驶,他完成照相任务后正在经赫尔返航。费尔登遇难。
1945年4月11日,驻在意大利乌迪内的索默分队也损失了一名飞行员,这是索默分队唯一的伤亡。当霍特尔?格尼斯默少尉不幸闯入由盟军第52飞行大队的 P-51“野马”护航的轰炸机编队时,盟军空军上尉霍尔和库珀成功地占领开火位置,将其击落。当时,格尼斯默跳伞,但是他跳出时撞到了飞机的平尾。几天后,他在医院里身亡。
Ar234B不断深入敌占区并成功地拍摄了大量重要照片,但令人欣慰的是,当德军具备了获取盟军准确情报的能力时,德军已经无法有效地利用它们了。“闪电”飞机获取情报的杰出性能也没能挽救德军败亡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