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ado Ar196水上侦察 机

制造公司 Arado Flugzeugwerke GmbH
用 途 侦察机 乘员2人 1939年 Ar196A-3
发动机 1*710KW BMW132K
最大速度 310KM/h
升 限 7000M
航 程 1070KM
重 量 最大起飞重量:3730Kg
外形尺寸 翼展:12.40M 长:11.00M 高:4.45M
军 械 2-3*MG7.9mm机枪 2*MG20mm机炮 100Kg炸弹
简 介
低单翼水上飞机,设计做为舰载弹射起飞的水上侦察机,是德国大型战舰的标准装备。稍后发展的型号为岸基型。主要用于侦察和反舰,飞行特性很好并十分可靠。一共制造了546架。也有一种使用中央浮舟体取代双浮舟体的“B”系列,但十分罕见。
曾鲜为人知的,德国海军在马来西亚槟榔屿设立了一个潜艇指挥部,并配备了Ar196水上侦察机来为潜艇群提供空中侦察情报。Hiroshi Yasunaga 是少数见过这种飞机的日军飞行员,1944,两名德国飞行员驾驶一架Ar196光临了他所在的基地,为Ar196更换其浮筒。他观看了德国飞行员仅仅依靠手势就指挥日本地勤人员只花了不到更换零式水上飞机浮筒十分之一的时间就完成了更换Ar196的浮筒。这些日军地勤人员此前从未接触过这种飞机,而他们确曾在新加坡一直从事维修保养零式水上飞机的地勤工作。
德军飞机的良好设计和工艺水平大大震惊了在场的日军军官、飞行员和地勤人员, Hiroshi Yasunaga在他的回忆中说自己此前一直认为日本才是机械加工能力世界第一,德国飞机令人惊讶的精密,使得他意识到,外面还有一个机械加工能力强于日本的世界,德国尚且如此,美国拥有与德国不相上下的工业标准和更强大的生产能力,使得他觉得战争的前景是如此暗淡。
Ar196,是德国海军大型水面舰只的标准舰载水上侦察机,在希特勒禁止大型水面舰艇出海作战以后,Ar196转移到陆地上的基地,用于沿海地区的海上侦察和巡逻。
1933 年,德国海军开始计划为期大型水面舰只配备一种标准的舰载水上侦察勘测机,经过一段短暂的挑选,RLM选中了亨克尔He60双翼机。几个月后,He60开始交付使用。它有两名机组成员,BMW VI 6.0 ZU发动机,485kW,起飞重量3400KG,最大速度240km/h,巡航速度214km/h,升限5000米,航程900公里,装备一挺 7.92mm MG 15机枪。
Ar196是大战中德国海军使用最多的典型的水上侦察攻击机。设计始于1936年,1938年试飞原型机,在3架原型机中,既有装双浮筒的,也有装单浮筒的,由阿拉多工厂生产。
1938年底,第一种批产型Ar196A―1投产,在机头及后座各装1或2挺MG17(7.9毫米)机枪,至1940年,共生产出130架。1939年开始服役。
从1940年年中开始,开始生产Ar196A―2,此改型与A―1的差别在于无线电台改型,外翼下可挂50千克炸弹2颗。
Ar196A―3于1941年问世,火力加强,两翼上添加了20毫米机炮2门,在机身一侧装有7.9毫米机枪。
Ar196A―5是最终改型,后座又加一挺机枪,生产至1944年。
Ar196A―4未发展。
Ar196B计划采用单浮筒,但未投产。
至1944年为止,Ar196共生产600架。
Ar196为常规布局金属钢管结构,前机身为铝蒙皮,后机身为蒙布。机翼是平直上反近矩形下单翼,大部分用金属制造。两个浮筒用W形复杂的支架与张线安装在两侧翼根下方。机头装空冷BMW132K型900马力活塞发动机一台,稍后是串列双座多框舱盖,前座为飞行员,后座为侦察员兼射手,操纵后面的1~2挺机枪。
作为近海飞机,Ar196在反潜侦察和攻击小型舰艇方面表现尤为出色。
1939年9月,Ar196A开始替代德国海军舰队航空兵中的He60型飞机,并被6艘以上的战列舰或重巡洋舰所搭载,可从舰上专门弹射架上弹入空中,回收时则用吊车从水面吊上甲板。12月份,该机在南美海域被敌对国首次发现。1941年春,有数架从“卑斯麦”号战舰上弹射起飞,与美国的PBY水上飞机展开空战。
1942年秋季,Ar196A开始从法国基地出击,为比斯开港的德国潜艇基地作警戒飞行。当时,为对付前来空袭的英国“惠特利”轰炸机,特发展出带机炮的Ar196A―3。
Ar196A最后的作战海区是地中海和波罗的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