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型号 H8K1 H8K2 H8K3 H8K2-L
研制年代 1940-1945
用途 长距离海上侦察机 水上运输机
乘员 10 9+29(乘客) 或 64(士兵)
发动机 4*Mitsubishi MK4A/B Kasei 11/12 14缸气冷发动机1530hp
4*Mitsubishi MK4Q Kasei 22 14缸气冷发动机 1850hp
航程KM 7200 7150 - 4440
最大速度KM/H 433 463 - 420
升限M 7630 8850 - -
最大起飞重量KG 31000 32500 - 30000
翼展M 38.00
机长M 28.13
机高M 9.15
武备 20mm"99-1"机炮 头、尾
7.7mm"97"机枪 腹、座舱、机身(水泡)、艇首
20mm"99-1"机炮 头、尾、艇首、机身(水泡)
7.7mm"97"机枪 腹、座舱、左右舷窗
2*800Kg鱼雷或8*250Kg炸弹 16*60Kg 深水炸弹
简介
该机的航程、航速都十分突出,是当时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水上飞机。在1941-1945年间持续生产,一共生产167架。一共有5种型号,H8K1-H8K4为侦察机,H8K2-L为运输机。全金属结构,操纵面布蒙皮。为减少阻力,双翼支撑浮体在飞机起飞后向机翼下折叠。
1938年,日本海军要求研制两种4引擎大型飞机:岸基的大型陆上攻击机(即重轰炸机) 和大型飞船,对其性能要求差不多。但中岛公司的13试大攻(后改称“深山”) 未达到军方要求,研制失败。而擅长水机设计的川西公司研制的13试大艇(日军把飞船称为飞行艇) 在1940年末试飞中显示优异性能,于1942年被军方制式采用,称为2式大艇。
川西公司在设计时费尽苦心。飞船的主翼展弦比如考虑航程以10为好;如考虑航速则以8为佳,于是取中间值9兼顾航程与航速,其翼展达37.98米,翼面积160平方米,并有双重襟翼以改善起落性能。28.12米长的机身很窄但很高,腹部像带双级断阶的滑行艇,头部还有防浪抑波板。4台1680马力的“火星”22型气冷发动机装在高单翼上,其性能在世界同期大型飞船中遥遥领先。
2式大艇有下列型号:2式大艇11型(H8K1) ;背部有电动枪塔的2式大艇21型(H8K2) 为产量最多的型别,;翼下浮筒可收到翼尖、装甲增强的2式大艇22型(H8K3) 和客运型“晴空”32型(H8K2-L)。1944年投入使用的“晴空”拆除了一些武装,其燃油箱设在机身内活动甲板下和主翼内,均为三重橡胶被覆的防弹自动堵漏油箱。艇身内上下两层共有5个客舱,最多可容乘客64人。其最大时速420千米,载客29名并载货1.7吨时的最大航程达4440千米。包括改造共生产36架。由于战时轻全属缺乏,2式大艇各型只生产167架。在二战结束时仅剩3架(包括一架“睛空”) 。其中一架被美国海军弄去美国研究其高性能(各方面远远超过PB2Y飞船) 后保存在诺福克。1979年7月归还日本,现保存在东京“船的科学馆”展览。
日本海军在日本占领的岛屿和本土的基地中都部署了该机,利用该机执行侦察和运输补给任务(运输主要是对远洋潜艇的补给)。
1942年5月31日深夜,马绍尔群岛东侧沃特杰基地的“2”式大艇接到去珍珠港侦察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动向的任务。就“2”式大艇的最大航程,在沃特杰和夏威夷之间不降停加油而作往返飞行是不可能的。正巧,在中途岛和夏威夷之间,有一片荒无人烟被称为“法国三桅舰”的珊瑚礁。日本海军决定,水上飞机飞达这里时,与提前来到这里专送燃料的潜艇会合,经加油后,在飞往夏威夷。当日本潜艇来到这里后,通过潜望镜发现,水面上有美国的两艘舰艇和两架水上飞机正在巡逻。“2”式大艇无法接近水面。无奈,取消了这次侦察计划。这给日本造成巨大的损失。因为联合舰队认为:美国并未发现日本进攻中途岛的作战意图;同时,日本对珍珠港内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动向也一无所知。依然以为他们还在珍珠港内。实际上,这时,美国已经把太平洋舰队的全部兵力部署在中途岛一带海域,正等着日本舰队的来到。这次日本的侦察计划成功的话,自然会发现珍珠港已成空港,至少也会使自己产生怀疑,乃至修正自己的计划。所以,这一个偶然的事件和以后发生的一系列看似偶然的事件,导致中途岛海战日本方面的失利,太平洋的海空力量对比就此发生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