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以 39 年大战爆发时的技术标准来看,剑鱼攻击机也是一架过时的飞机:老式的双翼结构,少的可怜的武备,敞开的座舱,仅仅 225 公里的时速,和 3,260 米的最高升限,让它看上去和一战时的老爷飞机没有太大的分别。作为一架 1935 年正式完成的舰载攻击机,比两年后日本海军采用的 97 舰攻要整整落后了一个时代。而这正是这架老式飞机奇妙的地方。在英国皇家海军战争前期载入史册的几次重大军事行动中,剑鱼攻击机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用实际表现证明了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武器,随后一直活跃在大西洋战场的第一线直至终战。
起源
1933 年,费尔利航空公司自己开发了一种三座鱼雷攻击/观察/侦察机,取三个词的首字母称为“TSR-I”型。这架飞机根据航空部颁布的技术标准研制,飞机为金属双翼结构加布制蒙皮,使用一台 635 马力的布里斯托“天马座” IIM 气冷星型发动机。
1933 年 3 月,第一架 TSR-I 首飞,并顺利通过随后的一系列飞行测试――直到该年的 9 月,在一次改出尾旋的飞行测试中,飞机意外的失去控制进入自旋状态,尽管飞行员及时跳伞逃生,可第一架原型机也在地面撞毁。
但是,费尔利公司对 TSR-I 的前景信心十足,第二架原型机很快于 1934 年 4 月试飞,编号 TSR-II。新飞机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工作,包括新的 690 马力的“天马座” IIM3 发动机,飞机的气动外型经过修正,更容易改出自旋状态。机身也得到加长,同时机翼稍微延长以补偿加长的机身带来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