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代汉是由于曹操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以智计和权术奠定了政权转移的基础,最后完成了政权交移的过程。而司马氏代曹建晋则是从司马懿起,经历了司马师、司马昭、直到司马炎,四世为魏丞相,掌握曹魏大权,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准备,终于在司马炎的手里,顺利地实现了政权的最后转移。在司马氏代曹的过程中,司马懿起到决定性作用,其夺权之隐蔽,艰苦及韬晦之计远远超过曹操,司马懿凭其权术,并且遇到曹家最后掌握实权的是庸才曹爽,才能够顺利地完成政权的转移,取而代魏建晋。
司马懿是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士族家庭。少年时笃于儒学,被人赞誉为“非常之器”,在社会上有点名气,而且有相当的*、军事才能,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物。司马氏代魏,就是他打下的基础。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7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公元201年,当时任司空的曹操,征召他出来任职,他看不起出身宦官家庭的曹操,不愿应召,便以有风瘫病为辞。曹操在夜间派人将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验他的风瘫是真是假,他坚卧不动,才免于死。公元208年,曹操任丞相,掌握了汉朝廷的权柄,为了争取国内士族、名士的支持,就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由此入仕。司马懿先任丞相府文学掾,不久转为丞相主簿。218年,曹操被封为魏王后,司马懿转为魏王太子中庶子,辅助曹丕,很得曹丕信任,跟曹丕很好。
司马懿出来任职后,曹操发现这人很有计谋,听人说他有狼顾相,曾叫人检验过,让司马懿往前走叫他回头看,面正后方而身体仍然朝前,这更加引起曹操对他的不放心,因此,一直没有重用他。曹操曾对长子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必干预你家事”。但由于曹丕跟司马懿较好,就替司马懿说了许多好话,而司马懿本人也比较勤奋努力,所以曹操才逐渐改变对他的看法,并且加以信任,司马懿多次提出建议,都被采纳。曹操死时,朝野危惧,司马懿主持丧事,使内外肃然,可见,曹操时期,司马懿已经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势。
曹丕称帝后,对司马懿更加重用,司马懿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官至侍中、尚书,参与曹魏最高统治集团大政方针的决定和执行。公元225年,曹丕出征东吴,命他留守洛阳,他“内镇百姓,外供军资”,起了不少作用。曹丕回洛阳后,司马懿又出镇许昌,成为曹丕的得力助手。公元226年,曹丕病危时,召见司马懿曹真和陈群三人,一起接受遗诏,共同辅佐魏明帝曹叡。公元227年曹叡任命司马懿为骠骑将军兼督荆豫二州诸军事,领兵屯驻宛城,从公元231年起又全面负责对西蜀的战争。公元237年开始了平定辽东公孙渊的战争。在长期统兵对抗蜀汉、东吴和平定辽东公孙渊的战争中,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军事大权,权位也越来越重。公元239年,曹叡死后,司马懿和曹爽受命共同辅佐幼主曹芳。曹爽虽然毫无-军事才能,但是,在争夺权利上,也是不让步的。他看到司马懿的权势越来越大,便奏请曹芳升司马懿为太傅,名为升迁,实际上却削弱了司马懿手中的实权。同时,曹爽安排自己的弟弟曹羲、曹训统领禁军,掌握军权,给亲信何晏、丁谧安排要职,完全排斥了司马懿。
对于曹爽的专权,司马懿非常不满,但也不好公开抗争,便上书皇帝曹芳,称自己年老多病,请求退职闲居,得到允许后,便在家装病,表面上不过问政事,暗中联络心腹,策划伺机反扑,夺回大权。曹爽虽掌握大权,但是对司马懿仍不放心,便让党羽李胜由河南调任荆州刺史时,以告别为名,去司马懿家探听情况。司马懿知道李胜与曹爽关系密切,便假装病重,装聋作傻,李胜说:“听说明公旧病复发,没想到如此严重。今天我回本州任刺吏,特来拜辞。”李胜是南阳人,属荆州,所以称荆州为本州。司马懿说:我年老病笃,死在旦夕。君去并州,并州与胡人临近,请注意守备。恐怕今后不能相见,小儿师、昭兄弟请多为照顾。”李胜说“我是说回本州,非并州”。司马懿故意错乱其辞说:“噢,君方到并州”。李胜纠正说:“是回荆州”。司马懿说“年老糊涂,不解君言”。李胜告辞出来见曹爽,告之说:“司马快要死了,不足为虑了”。曹爽听了,非常高兴,对司马懿不再戒备了,而此时司马懿正在酝酿着一场政变。
公元249年,曹爽兄弟陪同皇帝曹芳一起离开洛阳,去谒祭曹叡的陵墓高平陵。司马懿立即趁机发动政变,控制洛阳,占据曹爽的军营,解除曹氏兄弟的武装。奏永宁太后废除曹爽兄弟,上书曹芳,奏请处置曹爽一伙。并且告谕曹爽,如果他交出兵权,就可以回归府第,保留封爵。曹爽的智囊桓范劝他们兄弟,把皇帝迁到许昌,调外地军队与司马懿作战。曹爽兄弟不听。曹爽说:“司马懿是为了夺我的权力,我回归侯府,还不失为富家翁。”桓范气得哭着说:“为了你,我要被灭族了”!曹爽回家不久,司马懿便以更多的罪名,将曹爽兄弟以及党羽桓范等全部杀害,并诛三族。从此,司马懿又掌握了朝廷大权,成为曹魏的实际统治者。
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执政。公元254年,曹芳因不满于司马氏专权,与中书令李丰和皇后的父亲张缉,密谋除掉司马师,以夏侯玄代替他掌政,因事机泄露,李丰、张缉等人被司马师杀掉。司马师以为这件事同皇帝曹芳有关,便废掉曹芳,另立十六的高贵乡公曹髦为皇帝。公元255年,魏镇东将军毋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起兵于寿春,讨伐司马师,司马师留下兄弟司马昭镇守洛阳,亲自率军前去镇压,将毋丘俭、文钦击败。
司马师得胜回来不久就病死了,其弟弟司马昭继续掌握朝廷大权。公元260年,皇帝曹髦看到司马氏为宰辅,三世专权,政非已出,想从司马昭手里夺回权柄,就与侍中王沈、尚书王经和散骑常侍王业等人商议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为黜之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去讨之”。王经说:“如今的大权在他手里,朝廷官员都为他效力,而您的宿卫空虚,兵甲寡弱,这样做是很危险的,还是慎重考虑吧!”曹髦不听,率领左右侍从进攻司马昭。这时王沈、王业早已赶在曹髦前向司马昭告了密,结果还没有交锋,就被司马昭手下的人杀死了。然后,司马昭又立年仅十四岁的曹奂为皇帝,自己完全把持曹魏政权。
公元264年,司马昭称晋王,立他的儿子司马炎为王太子、副相国。这时,地主阶级中的一些名士也被司马氏拉笼过来,司马氏代魏的条件完全成熟了。但是,司马昭还没来得及做皇帝就死了,他把策划已久的“禅让”计划,推迟给他的儿子司马炎去完成。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大儿子,长得美发垂地,两手过膝,生性宽惠、仁厚,沉着有大志,有超世之才。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于公元265年,就逼着魏元帝曹奂禅位给他。司马炎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泰始,尊奉曹奂为陈留王,建立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宫室安排在邺城,一切仿效曹魏初朝的制度。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年曹丕逼汉禅位的故事,又重演了一遍。所不同的是,曹丕代汉是父子两代而就,司马炎代魏则是祖孙三代而成,司马氏终于登上了最高皇帝的宝座,开拓了一代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