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幼主元钊(526年—528年),南北朝时期北魏第10位皇帝,临珧王元康之子。528年,北魏孝明帝元翊突然去世,灵太后拥立年仅3岁的元钊为帝,改元“建义”,天下震惊,将领尔朱荣遂带兵讨伐,15日后占领京师洛阳,元钊及灵太后被俘。尔朱荣将幼主元钊和灵太后押送至黄河。灵太后在尔朱荣面前说了许多好话,尔朱荣不听,下令将幼主元钊和灵太后沉入黄河,另立元子攸即位,是为孝庄帝。元钊只不过是一个昙花一现的皇帝。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9年—452年),北魏第三位皇帝(424年—452年在位),他是前任皇帝明元帝拓跋嗣的长子,小字佛狸,在位29年,享年44岁,谥太武皇帝。
拓拔焘即位时,只有15岁,大臣们都拿他当小孩子看。于是拓拔焘决定先整顿吏治,励精图治,令人刮目相看,北魏国力进入鼎盛。于是拓拔焘就开始扩张疆土,先后消灭大夏,北燕,北凉,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统一了北方;又击溃高丽、契丹,扩地千余里,不过他在对宋的战争中大败,使国内*混乱。拓跋焘于452年被宗愛所暗殺,他的庙号为世祖。
北魏孝文帝元- -(467年—499年),本姓“拓跋”,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499年在位),在位29年,享年33岁,谥孝文皇帝。
元- -即位时只有5岁,由祖母冯太后执政。冯太后是汉人,对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进行了一系列封建化的改革,孝文帝便受此影响。太和二十年(493年)亲政后,秉承馮太后的政策,繼續进行了改革,而且做得比馮太后更大刀闊斧。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法,实行均田制;然后于494年,,他先“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又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恂,这一举动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史称“孝文帝中兴”。孝文帝庙号高祖。
不过, 孝文帝改革的对象是腐败的东晋门阀制度 ,所以孝文帝以后,北魏朝政日益腐败,仅仅40年,北魏王朝就灭亡了。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409年),北魏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獻明帝拓跋寔的兒子,英武果敢,好骑射,颇有治国之才。376年,秦灭代国,拓跋珪出逃。10年后即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前秦灭亡、北方混乱的机会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自己最后在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拓跋珪谥号为道武皇帝,庙号太祖。
北魏明元皇帝拓跋嗣(391年—423年),北魏第二位皇帝(409年—423年在位),鲜卑族人。他是道武帝拓跋圭的儿了,其生母是刘贵人在拓跋嗣被立为太子这前,按代、魏旧例,被道武帝赐死,拓跋嗣知道后悲伤不已,被道武帝怒斥出宫。409年10月,道武帝为其子拓跋绍所杀,拓跋嗣在宫中卫士的拥戴下杀了拓跋绍,于同年即位,改年号“永兴”。423年,拓跋嗣进攻宋国得胜回来,因攻战劳顿成疾而终,享年32岁
拓跋嗣谥号为明元皇帝,庙号太宗。